(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譚琪欣)在創新藥領域,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的藥物常常被稱為“重磅炸彈”,如今,在核藥(放射性藥物)賽道,全球範圍內的首個“重磅炸彈”已經出現。
據諾華公司最新發布的2024年財報,核藥Pluvicto(177Lu-PSMA-617)2024年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42%。
諾華2024年財報顯示,核藥Pluvicto(177Lu-PSMA-617)2024年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3.92億美元。官網截圖
自2022年3月於美國獲批上市以來,Pluvicto增長勢頭強勁,上市首年,Pluvicto銷售額為2.71億美元;2023年,銷售額飆升至9.8億美元,同比增長261%。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其上市至今,已為諾華累計貢獻了26.43億美元的營收。據諾華管線披露情況,目前針對Pluvicto仍有四個適應症在研,其中針對轉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mHSPC)的研究處於Ⅲ期臨床階段,預計於2025年完成並計劃提交申請。
“核藥是一種放射性特殊治療藥物,並且已經成為精準診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威力相當於臨床醫生手中的‘導彈’。”北京朝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醫師王鐵此前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提到,與現有的其他癌症療法相比,核藥具有多重優勢,除了可以實現無創性精準診療等特點外,還具備獨特的“診療一體化”特點和優勢,即診斷性放射性藥物分子影像能夠顯示病灶,病灶也能夠靶向攝取標記的治療性放射性藥物,透過核素內照射治療已發現的病灶,實現個體化診斷與治療。
王鐵已從事核醫學臨床工作40餘年,在他看來,核藥賽道異軍突起並非偶然,近年來無論是診斷用還是治療用核藥的臨床需求與用量都在攀升,核藥市場潛力背後是巨大未被滿足的腫瘤臨床治療需求。
看中核藥賽道發展潛力的跨國巨頭不止諾華一家。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梳理,拜耳、禮來、阿斯利康、、默沙東、強生等均已透過併購、引進、股權投資等方式入局核藥。公開資料顯示,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發生於2023年12月,當時,BMS 耗資41億美元收購了核藥生物技術公司RayzeBio,該交易為百時美施貴寶帶來了RayzeBio基於α核素的差異化放射性藥物平臺及多款在研創新產品藥物開發專案。不久後的2024年3月,阿斯利康以24億美元收購了核藥公司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再看國內市場,核藥市場也競爭焦灼。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根據公開資訊不完全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國內已有恆瑞醫藥、遠大醫藥、先通醫藥、輻聯醫藥、核欣醫藥等近20家藥企加速佈局核藥。獲批上市的放射性藥物共計24款,涉及診斷、治療以及診療一體化用藥,除了用於癌症的診療之外,還可診斷及治療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瘤、等。
處於臨床階段的國產核藥超百款,進展最快的是核醫學腫瘤顯像診斷1類創新藥99mTc-3PRGD2在內的系列放射性藥品,99mTc-3PRGD2是由瑞迪奧研發的中國首個自主創新研製的核醫學1類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用於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顯像的廣譜腫瘤顯像藥物,已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目前正在上市申請程序中。恆瑞醫藥旗下的“診療一體化”核藥產品鎦[177Lu]氧奧曲肽注射液,可用於治療成人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目前國內也已進入臨床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