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是人類最古老的行為之一,它源於對未知的渴望和對運氣的迷信。”
最近,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票房持續走高,帶火相關周邊產品,又“贏麻了”。
泡泡瑪特官方小程式顯示,《哪吒2》天生羈絆系列盲盒售價為69元/抽。在某二手平臺上,現貨秒發的哪吒全套端盒價格突破千元,現貨隱藏款“敖丙版哪吒”標價甚至超600元,溢價近10倍。
哪吒踩著風火輪殺回人間時,大概沒想到自己會變成當代青年的新型理財產品。
泡泡瑪特不簡單,資料顯示,從2024年初至今,泡泡瑪特的股價從20塊一路漲到100塊以上,漲幅高達400%。泡泡瑪特由此成為2024年港股漲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時間再拉長一點,和2022年底的低點相比,泡泡瑪特的股價足足漲了9倍多!
勁爆的漲幅背後,是泡泡瑪特強勁的業績。
泡泡瑪特釋出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泡泡瑪特整體收益(未經稽核)較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20%-125%,其中中國內地收益同比增長55%-60%,中國港澳臺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長440%-445%。這個增速,能讓很多上市公司羨慕到流口水。
往前看,2020年至2023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25.13億、44.91億、46.17億、63.01億。
再看它的毛利率,2020年至2023年分別為63.42%、61.43%、57.49%、61.32%。如此高的利潤空間,讓泡泡瑪特被稱為“年輕人的茅臺”。
暴利背後,是令人上癮的“盲盒”。
在泡泡瑪特的宇宙裡,每個盲盒都是薛定諤的貓。拆封前,你可能是手握隱藏款的歐皇,也可能是收穫第13個同款哪吒的非酋。這種量子疊加態的消費體驗,完美復刻了拉斯維加斯的老虎機法則——只不過把硬幣換成了微信支付。
二手市場上,原價59元的聖誕款被炒到2350元,相當於用買五糧液的錢買塑膠,當代青年硬是把潮玩玩成了期貨。
上個月,泡泡瑪特年會請來了德雲社少班主,少班主一上場就玩梗抖包袱:
特別高興能參加咱們境內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會。
旁邊的泡泡瑪特老闆王寧嚇了一跳,估計冷汗都出來了。郭麒麟話還沒說完,王寧連忙搶過話筒糾正道:
你這個容易引起歧義啊,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當郭麒麟在年會調侃弟弟是盲盒發燒友時,泡泡瑪特的法務部可能正在連夜修改使用者協議。雖然規定8歲以下禁止購買,但自動販賣機不會檢查身份證,就像奧特曼不會阻止小孩買怪獸玩具。
某中學班主任發現,班裡流傳著新型社交貨幣:"用隱藏款換寒假作業答案,比Q幣流通性還強。"更魔幻的是,有家長在家長群哭訴:"孩子說抽不到隱藏款就要黑化,我該先找心理醫生還是先報警?"
當王寧說要打造中國版迪士尼時,上海迪士尼可能正在緊急加固圍牆。泡泡瑪特的主題樂園裡,沒有白雪公主的南瓜馬車,只有排隊三小時拍照三分鐘的巨型Molly。
可惜現實很骨感,當迪士尼用百年時間建造童話王國,泡泡瑪特試圖用盲盒搭建巴比倫空中花園——區別在於前者靠內容飛翔,後者靠機率懸浮。
在閒魚經濟學家的計算公式裡:1個隱藏款=3支口紅=1/10個Switch=無限可能的社交資本。這種新型價值體系讓00後提前理解了金融槓桿——
畢竟誰還沒為湊齊整套盲盒吃過半個月泡麵?
但就像電影院裡的3D眼鏡總會回收,這場狂歡最終要回答凱恩斯之問:
當年輕人發現隱藏款不過是流水線上的第144號產品,盲盒經濟是會進化成文化符號,還是退化成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限量款?
在這個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我們終於活成了段子裡的模樣。
小時候集水滸卡,長大了抽潮玩,人類的本質果然是復讀機。只是當哪吒踩著盲盒風火輪翱翔時,或許該問問:
究竟是我們收集了玩偶,還是資本收集了我們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