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世界真的存在嗎?演員張哲華以他的表演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無論題材為何,無論篇幅長短,他都會沿著既知的人物線索去構建一個屬於角色的完整世界。
對於表演者而言,自我的世界與角色的世界只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交疊,它從讀一頁劇本、想象一段舉手投足開始,又以一次殺青、一次收官作為結尾。
角色的世界真的存在嗎?
在演員張哲華看來,它確實存在,至少完整地存在於他的想象中。“其實每一次殺青的時候,我心裡都會有一種剝離感。剛開始拍戲的時候,第一次殺青後那種感覺是很強烈的,演得多了之後,慢慢就淡了。”
談話間,我們聊起張哲華近期收官的作品《凡人歌》,他在其中所飾演的那雋在高強度的工作內卷中與驚恐症抗爭著,和女友也因為人生觀的不同而分道揚鑣。那雋的結局讓觀眾看後心生意難平,而張哲華對他則是一種“不想結束”的不捨,“但是沒辦法,劇本就寫到三十多集,我只能自己在腦海當中祝福他。如果讓我去想象他之後的生活,我希望他的工作、愛情、生活都是好的,都朝著那雋的十年人生規劃去努力靠近。這種好不是我覺得他好,而是那雋覺得自己高興的好。”
張哲華之所以選擇成為那雋,正是因為《凡人歌》的故事真實可觸,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如此現實的題材,那雋“接地氣”得像是生活在人們身邊的親友、同事、鄰居。
而他選擇成為《半熟男女》裡的高鵬,則是因為在人物身上看到了處世為人的多變,“他在去香港前和去香港後有很明顯的成長和變化,他在兩段感情中的處理方法是有變化的,是不一樣的,去體現這種變化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難度、一個挑戰,這些戲還挺值得琢磨的。”如果人物的世界貼近現實生活,張哲華在表演的時候也會做到“儘量還原生活”。
論入戲,從張哲華接觸到角色的那一刻起,他已經開始將自己代入角色的視角去想象了,他期望從並肩同行的角色身上看到言行舉止都有邏輯可循,看到他身後有一個完整的世界。“我選擇人物和劇本首先還是看自己喜歡,有詮釋的衝動,再進一步就是人物要合理,動機要純粹,目的要明確。”張哲華說,“如果劇本上沒有寫的話,我也要把它弄清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無論作品篇幅的長短,無論是現實題材或者是喜劇題材,你都會為每一個角色構建完整的世界嗎?”我問。
熟悉張哲華的觀眾有不少人是從“用真心就可以”的“龍傲天”開始認識他的,最近幾年,他活躍在不同型別的作品中,不僅有《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現場喜劇表演,《少爺和我》的系列短劇,在電影《來福大酒店》《她的小梨渦》,電視劇《凡人歌》《半熟男女》,以及待播劇《低智商犯罪》《命懸一生》裡也有他出彩的演繹。
張哲華回答道:“塑造人物就是塑造人物,喜劇或者其它題材都需要,劇本的長短也不影響我塑造人物。”在他看來塑造人物才是表演的決定性因素,那些在劇本中沒有被交代的來龍去脈,他會自己去梳理、去細化,直到人物的故事線可以詳盡完整地展開。故此,節奏緊湊、一集一個故事的短劇反而需要他去進行更多想象和構建。
進入角色世界的過程總是能讓張哲華充滿新鮮感,或許一開始是角色讓他產生了一步步深挖的衝動,再到後來,他對於人物的思考和構想又激發了他在表演中的即興表達,前所未有的靈感會在入戲的當下自然而然地湧流。有時候張哲華也會在即興發揮前自問:這樣的表現會突兀嗎?會影響別人的表演嗎?如果內心響起否定的答案,他就會嘗試即興發揮,讓人物在自然流露中得到更豐滿、更有趣地展現,“有時候即興發揮就是表演時的第一感受,想說某句話了那我就說出來,如果不行就重新再來一遍嘛。”
當下的表演感受很大程度上關乎張哲華身為演員的成就感,他不必等到自己脫離角色後迴歸旁觀者的視角,也不必等到觀眾對作品給予反饋,自己的角色演得成不成功,“其實在演的過程當中就已經知道了”,“我在工作上對自己要求挺高的,所以只要我能過自己這一關,只要我自己覺得滿意了就好。戲拍好了我自己有感受,我演得舒服了、滿意了,就會‘沾沾自喜’。”
儘管張哲華入行做演員的時間不算長,但他從不為自己設限,只要有好故事、好劇本,他都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給足了他往前闖的力量,讓他在一次次與角色世界的交疊中,為自己、為觀眾製造層出不窮的新鮮感。對於未來的路,張哲華已經準備好與更多不一樣的角色一起並肩去走了。
CHIC x 張哲華
CHIC:《半熟男女》裡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灰度”,很難被定義成非黑即白的好人或者惡人。作為高鵬的飾演者,你怎麼理解高鵬的灰度?
張哲華:灰度其實就是人物在當下的這一秒做的事情,可能上一秒是對的,下一秒就錯了,判斷它的對與錯,跟身邊的人、空間和時間都有關係。而且每個人對於一件事的判斷和分寸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這是十惡不赦,有些人覺得其實就還好。在我的感受中,高鵬也是有灰度的,但可能沒那麼多,我覺得可能算個淺灰。
CHIC:出演現實題材作品和出演喜劇題材作品的感受有哪些不同?
張哲華:塑造人物都是不變的。現實題材要讓人覺得不出戲,要儘可能還原生活。喜劇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建立人物的基礎上,喜劇要演得讓人覺得好笑,但又要在人物的表達之中做到讓大家覺得好笑。
CHIC:演現實題材有沒有遇到過比較難、有挑戰的事?
張哲華:演員不是萬能的,並不是演現實題材就代表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遇到故事裡的所有事。比如我演那雋的驚恐症就需要在這方面做一些功課,驚恐症是什麼樣的?他發病的狀態到哪個階段了?他的外化的表現方法是什麼?觀眾看劇只能透過聲音和視覺去感受,但作為演員,你的眼、耳、手、口、腦都同時要用到,那些觀眾看不到的嗅覺和觸覺,作為演員也要在心裡打下基礎,然後透過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一點是比較難的。
CHIC:未來發展會更傾向於探索喜劇以外的方向嗎?
張哲華:我都會嘗試,只要是好的劇本。
CHIC:上一次在表演中獲得成就感是在什麼時候?
張哲華:那就是上一次拍戲的時候,拍好了我自己有感受。
CHIC:你在生活當中也會像在工作中那麼喜歡新鮮感,喜歡探索嗎?
張哲華:我生活和工作完全相反,就是比較隨性,吃啥、喝啥、去哪都行,我會覺得生活要穩定一點,在家待著、做家務、做運動,看一部電影或者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感覺比較舒服。
CHIC :可以給大家推薦一部你最近看的電影嗎?
張哲華 :看了一個印度電影《因果報應》,挺推薦的,是我近期看到最好看的。
攝影:餘秉強
監製:柯西莫、王芝
造型:Aoki
妝發:Martin Jyu
藝統:辛本
藝統執行:梅青
採訪 & 撰文:徐絮
新媒體編輯助理: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