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克洛普離開利物浦的訊息成為了足球圈的爆炸新聞。畢竟,在此之前沒人會想到這個世界級名帥,這麼草草了事的結束了這份工作;畢竟,他在利物浦帶隊資料成績,好像也是很不錯,沒有多大問題。突然發出的新聞,估計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大家都在問克洛普和利物浦,到底怎麼了?
很顯然,說“累了”是假的,克洛普接下來必然還會繼續帶隊,且水平不會低。真正的矛盾,大概就在他和芬威集團高層之間,雙方對隊伍接下來的發展,應當持有相反的態度,這才是讓他們的關係走到盡頭的根本。對克洛普來說,他想購買巨星的對策,是不會被美國商業家認可的。對他們來說,克洛普應該自我培養新星,就像薩拉赫、範迪克、阿利松這樣。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可笑,不過,這就是美國人的執教思維,利潤至上、金錢至上。無獨有偶,但凡是和美國集團相關的足球俱樂部,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類似的“自力更生”問題。比如聞名綠茵界的格雷澤家族,十分知名的slogan就是“吸血鬼”,曼聯成績如何不在乎,只要自己可在這裡拿走金元,就夠了的。AC米蘭的高層埃利奧特和紅鳥集團,也有類似的行為、炒掉馬爾蒂尼和克洛普的離開基本類似,很多人都將這解讀為“不夠尊重”。
阿森納的克倫克則是近兩年口碑逆轉的一個,他對阿森納投資確實是有幫助,人們不禁高呼昔日吝嗇的他們,“是撿到金條了、還是開出了金礦”?
客觀評價,美國商業機構對足球領域的熱愛,特別是瘋狂的商業投資熱情,還是線上的。像上文提到的芬威集團、紅鳥集團、格雷澤家族、克倫克等等,都是專業的投資者及集團軍,他們加入到足球事業中來,就是看中了領域的價值,和巨大的投資回報比。在出售了25%的股份後,他們拿到了5.1億英鎊的回報,這幾乎追上了他們當初在購買曼聯時的花銷。剩下的75%股份估價在20億以上,屬實賺翻。成績如何,真的不重要。
芬威集團在利物浦實際收益也是巨大,當年購買這支豪門時他們僅僅花費了3億英鎊,如今估價至少38億,轉手就能賺上10倍。當然,芬威可不會做這麼“傻”的事情,他們還在積極合作,希望能與更多的人物共進退,提升俱樂部的知名度,降低自己的風險。比如,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就是利物浦的股東,也多次來到安菲爾德看比賽。他就是在芬威體育的牽線搭橋下,投資利物浦的。
根據ESPN統計的資料,詹姆斯當年投資利物浦總共花了650萬美元,如今,已經升值到了5000萬之多。十年翻了十倍,這實在誇張。
足球的確是個十分燒錢的運動,然而,只要是能夠頂住開始時的投入,慢慢穩定,接下來拿到成績,那就是穩賺不賠的。開啟盈利模式後是當葛朗臺、夏洛克、阿巴貢、還是潑留希金,那就是老闆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