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3-24賽季交易截止日還有幾天的時間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馬刺最近幾乎一點風聲都沒有,沒有傳出對誰有意,也沒有說要交易誰誰誰——約翰遜那個算是個假訊息吧。
就連球隊最缺的內線和控球后衛兩個位置,管理層也看上去沒有要交易哪個成熟的球星來的意思,即使有不止一個人說過現在這支球隊缺少一個有經驗的老將來帶隊和穩定軍心。
如果用GDP時代的習慣來看待這支新馬刺隊,你可能覺得有點不正常,畢竟之前的馬刺隊基本會在這個時候進行小修小補,或者是在季後賽開始之前做最後的補強。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球隊的定位不一樣,以前是奔著季後賽甚至是總決賽去的,所以會以GDP為基本盤來進行一些小修小補,而現在呢?
球隊現在都是一些幾年級的年輕人,文班亞馬作為球隊的基石剛剛來到,而且他還是一個未成熟的毛胚,其他人,索漢作為去年的樂透秀也才二年級,也是需要慢慢雕琢,即使瓦塞爾,都依然走在進步的路上。
NBA聯盟有30支球隊,每支球隊都在不斷地尋求變革與升級,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然而,每支球隊的現狀與目標都不一樣,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球隊文化,有些球隊是透過砸錢的方式來建隊,有些則是為了速成,而透過透支未來。
選中鄧肯之後,馬刺為什麼能強盛20多年?這其中,鄧肯是一個因素,教練是一個因素,而球隊哲學也是一個因素,馬刺隊的球隊哲學是什麼呢?
這是他們異於其他球隊的地方,馬刺隊似乎有著不同的哲學——GDP時代的他們,堅守現有的陣容,不輕易進行交易,交易來的基本都會水土不服,傑弗森就是一個例子,長年累月下來,馬刺於是更傾向於走自己培養的策略。
而這一策略背後,往深處講,是對球隊文化、球員成長和團隊協作的深刻理解。
從GDP時代來看,馬刺隊一直以來都以其穩定的管理著稱,球隊一直穩定,戰績也沒有太大的起伏,20多年只有傑弗森那個算是個大交易,其他的諸如馬利克羅斯等都算是小打小鬧。
相比透過大手筆交易來追求短期的成功,馬刺隊更傾向於自己培養球員,比如GDP裡面的G和P,都是選中後自己培養的——這種耐心的培養方式為馬刺隊帶來了後面的4個冠軍。
尤其是帕克,控球后衛是球隊的大腦,是戰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需要對主教練的戰術有深刻的理解,而波波維奇的戰術體系出了名的複雜,從其他球隊交易過來的控衛,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就理解並融會貫通。
所以,在主力控衛這個位置上,馬刺隊更願意透過內部挖掘和提升來實現這一位置的穩定性,而這也是他們不願意輕易交易控球后衛的原因之一。
波波維奇強調團隊配合,講究傳切,個人英雄主義在他這裡是講不通的,他的體系下,控球后衛的角色並不僅僅是得分,更重要的是組織進攻、控制節奏和分配球權。這就要求控球后衛不僅要有出色的技術,還要有極高的籃球智商和團隊意識。
放眼整個聯盟,能達到這個要求的控球后衛少之又少,所以像小瓊斯這樣的偏傳統的控衛才會得到波波維奇的信任,而自從選秀到現在,瓊斯也有了不少進步,在對戰績沒有要求的賽季,瓊斯的作用完全夠用了。
馬刺隊對於球隊化學反應的重視也是他們不願意輕易交易控球后衛的原因。球隊的化學反應需要時間來培養,尤其是像現在這麼一支重建的球隊,頻繁的交易往往會破壞球隊的和諧氛圍。
管理層和教練組相信,透過長時間的合作和交流,球員之間可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這對於球隊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GDP三人、咖啡小分隊這些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保持一個穩定的控球后衛陣容更加有助於維持球隊的核心框架,從而保持競爭力。
還有一個問題,馬刺隊一直以來都是精打細算的典範,他們往往希望透過花小錢辦大事,而不是像庫班那樣砸錢;他們更傾向於用合理的價格留住關鍵球員,而不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升級而付出過高的代價。透過保持現有控球后衛的穩定性,馬刺隊可以在財務上保持靈活性,為未來可能的機會留出空間。
既然是重建,那就來一次徹底的,而不是說現在選到文班亞馬了就著手開始四處籤人補強,殊不知,現在的球隊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弱隊,那些在當打之年的控衛找不到理由來這裡陪你成長,這樣對球隊的發展和球員的成長都不是什麼好事。
現在球隊握著一堆選秀權,透過選秀選到心儀的新秀,找到合適的人選,再慢慢培養,和這支年輕的球隊一起成長,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這種穩健的策略不僅體現了馬刺隊一貫的耐心和智慧,也為他們在NBA這個變幻莫測的賽場上提供了一種穩定而可靠的競爭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有理由相信,馬刺隊的這一策略將繼續為他們帶來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