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國男足在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客場上演“紅色三分鐘”,1-0險勝巴林。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支國家隊有點陌生。
我不看中超聯賽,不看亞冠,但30多年來,中國男足國家隊的每場國際比賽都必看,無論輸贏。最近,因為央視沒有直播國家隊的比賽,那些需要付費看直播的平臺吃相又太難看,我大概有兩場比賽沒看直播了。沒想到,當終於付費看比賽時,這場對巴林國足的首發11人,我只有5人能叫出名字,其中3人是根本沒見過。
沒有武磊、沒有張琳芃、沒有顏駿凌、沒有吳曦,沒有歸化球員,但他們就這麼華麗麗地贏球了,有意思吧?
我認為,其中有某種必然的聯絡。
我一直認為,中國男足之所以不行,是因為利益圈固化。能進國家隊的都是利益圈裡的人,利益圈外足球踢得好的,進不了圈子。
因此,要想把中國男足搞上去,必須打破這個利益圈。
怎麼樣打破這個利益圈?就是要不拘一格去全社會地發現人才。
因此,如果主教練能夠獨立自主地用自己的眼光去整個中國挑選足球人才,中國男足沒有任何理由搞不上去。
伊萬科維奇本來跟之前所有的國足主教練一樣,被足球利益圈的人在牽著鼻子走。然而,在0-7輸日本,快乾不下去之後,他醒了,也不得不醒了,他大概開始用自己看上的人,而不是足協、中方教練、俱樂部推薦的人了。
當他組成一支陌生的國家隊來比賽的時候,他連贏2場。應該說,至此,他算是摸到了國足的脈搏。
當然,也有天時幫忙,他幸運地捕捉到中國足協高層換人的這個空隙。
當前,伊萬科維奇挑選球員的視野還只能停留在中超球員身上,他沒有條件,也不會讓他去大學、去體校、去田間地頭尋找國家隊員,等到哪一天,國足隊員可以海選,大學生球員、體校球員和農民都可以申請加入國家隊時,中國男足就能騰飛了。
這件事,有些人在做,如孫繼海。球迷們,想看到國足雄起,可能還要等上8-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