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生過的事情,結果不能改變。
但已發生過的事情,它的評價會根據未來的變化與需要,不斷的改變。今年勇士和騎士的夢幻開局,彷彿在給過去兩年勇士發生過的事情撥亂反正。看起來,阿特金森不是勇士的問題,科爾也遠比一些球迷認為的識人。這樣的論證方式其實不妥,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的職業生涯在這兩個人的手下,重回正軌。
傑羅姆是19年24號秀,順位不高,但可能很多球迷沒意識到他是個首輪秀。19年24號秀意味著他比那年的普爾高4個順位。普爾的四年級已簽上億大合同,傑羅姆的四年級卻已“輟學”。作為NCAA冠軍後衛,傑羅姆在NBA的前三年並不順利,在太陽和雷霆都沒打出來。這倒也不奇怪,雷霆崛起前,手裡的年輕人實在太多,養蠱一樣的環境淘汰了大批球苗。在被雷霆送到火箭後,傑羅姆轉手就被裁掉。3年時間,他從首輪秀變成了聯盟邊緣人。
勇士給了傑羅姆雙向合同,這個起點比之24順位,當然低了太多。幸運的是,這一次他遇到了科爾。
都說科爾善用雙向球員,現在看,能被科爾著力看重的雙向球員,倒也沒有很多。蘭姆和傑羅姆脫穎而出,這有22-23賽季的特殊性。那一季的維金斯因家庭問題離隊,勇士鋒線嚴重缺人,蘭姆進入輪換,順理成章。勇士當時很奇葩的地方是,不但缺內線、缺鋒線,也缺能打持球的後衛。那一季的庫裡出勤一般,持球不行,普爾水平下滑,迪溫琴佐是3D。那麼,能打持球的傑羅姆被科爾青睞也就不奇怪了。
傑羅姆把握住了這一點點運氣回撥,在勇士,他算證明了自己。
這麼講很奇怪,因為傑羅姆甚至沒能在那一季的勇士贏得轉正的機會。雙向合同始,雙向合同終,如果這算證明了自己,NBA的考試及格分未免太低。傑羅姆也沒辦法,他跟蘭姆的競爭是一場PVEVP,他們在各自的副本里競速刷怪,蘭姆這邊的BOSS是更年輕的庫明加、穆迪,而傑羅姆那邊都是成熟球員。
不過,在後場人員齊整的時候,科爾也沒有完全不給傑羅姆機會。這在當時爭議不小,因為這麼用人必然導致多後衛陣容氾濫。傑羅姆+迪溫琴佐+湯普森已經是科爾擺得很大的陣容了,更多時候,科爾是傑羅姆+普爾一起用的,球迷質疑這種搭配,不無道理。
普爾+懷斯曼的“致命”二人組證偽,替補控衛和替補中鋒兩個位置的預備落空,勇士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科爾沒用多久就發現,在勇士可用的所有球員裡,只有傑羅姆的功能最接近替補控衛。他能拿住球,很少失誤,會閱讀比賽,能把球交給正確位置的球員。他會打擋拆,能降速後處理球,進可喂餅順下中鋒,退有一手拋投躲開護筐手。傑羅姆的打法是邏輯自洽的,在級別不高的比賽裡,他足以解決球隊銜接段的1號位需求。
可“級別不高”到底是多高?
不要忘記了,那一季的勇士還是衛冕冠軍。當你把目光聚焦在衛冕這件事,傑羅姆又哪哪都不對了——傑羅姆打1,普爾打2,用腳丫子想,季後賽也體面不得。後者那一季的防守完全崩,先不說單防能力如何,光是賭博式搶斷與漫不經心來回切換就夠讓人抓狂了。傑羅姆倒是紀律性滿滿,總能在正確的位置出現,可他的運動天賦真的太拖累防守上限了。
傑羅姆的不順,大概就卡在這了吧。
他的運動能力真的拉胯,屬於一眼到頭的大爺球風。讓他跟現在的保羅比一下加速能力,我估計保羅過門衛大爺還是能比他少用一個變向。傑羅姆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單防選手,除非他永遠遇不到有過人能力的球員。他缺少爆發力的進攻打法也侷限重重。越是慢吞吞,就越需要強壯的對抗、精準的投射、良好的運球節奏和準確的大局把握。相比於一步抹過的天賜,這些東西都太需要打磨與積累了。
勇士一季的傑羅姆是個半吊子,所以他也只能走到那個位置。他是那一季最強的雙向合同之一,但這個榮譽在NBA,並不重要。
好在,騎士依舊留意到了他。在勇士這45場球,讓傑羅姆拿了一份兩年合同。這份合同是兩年很關鍵,因為傑羅姆的運氣又回調了,23-24賽季開打沒多久即遭遇傷病開躺。聯盟是很健忘的,短暫又微弱的那麼一點閃光,稍不留神就被會撲面而來更耀眼的新人淹沒。傑羅姆可不想再重來一回,NBA也不會給所有人重來一回的機會。
傑羅姆還是回來了。
合同的第二年,傑羅姆跟隨騎士豪取開局15連勝。雖然他場均只出戰17.5分鐘,在球隊只能排名第10,但這17.5分鐘的含金量怎麼吹都不過分。自然是騎士天賦的象徵。加蘭如草原上跳躍的羚羊難以追逐。勒韋爾矯捷利落,恰似一頭奔跑的花豹。傑羅姆呢?
好吧,看他打球,我會莫名想到短影片裡面那個玩滑板車的柯基......他底盤紮實,憨態可掬。可一旦進入他專長的領域,踏上那心愛的滑板鞋,一段魔鬼的步伐就會摩擦飄蕩,無情地拿走你的臥槽。
傑羅姆不快,但傑羅姆很搖擺。
傑羅姆也算不得威猛,比起肉山東子,坦克布朗森,傑羅姆的面龐尚存一抹清秀。但傑羅姆從來都知道如何用屁股打球,他下盤有力,卡住身位就不會讓你再超車。他有良好的平衡能力,這能幫他在近筐高效地完成出手。
傑羅姆的突破都是“走進去”的,放眼聯盟,但凡能走著突破的,那都不是一般人。“走打”必要的配套,除了拋投,還有分球視野。傑羅姆的身高還不錯,穩健的運球與護球力量保證了降速後的安全,他能在耐心吸引了防守注意後找到隊友。這個過程不會太快,也正是因為有個觀察過程,讓傑羅姆的支配球頗有一些大將之風。
當初拿雙向合同的時候,傑羅姆偶爾就會有那麼幾個千萬級球星的回合,真不是吹的。當然,只有這些不夠——傑羅姆三分進化了嗎?
我不能現在就下判斷,畢竟54.1%的三分命中率固然炸裂,每36分鐘5.1次的產量尚未卓越。
但你肯定不能忘記他這一擊:
記住騎士的反擊追身三分,看起來,這樣的球不是米切爾和加蘭的特權,其他人也在執行。凱爾特人證明了球隊的強調與訓練真的能改變具體球員的投籃水平。或許,類似的事情也在正克利夫蘭發生。
這還沒完。傑羅姆還有高達3%的搶斷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做得超出了預期。傑羅姆的位置感和嗅覺一直是不錯的,騎士的護筐能力又給予了他保護,兩相結合,防守端,傑羅姆能貢獻的更多了。
傑羅姆變得更好了,方方面面。他從一個不算低也不夠高的起點出發,不出意外地沒能在一個比拼天賦的環境裡脫穎而出,又在一個機會不算太壞的地方稍微完成了一些展現。憑此成績,傑羅姆入手了一張珍貴的門票,這讓我們得以在克利夫蘭再次收穫他的自信、樸實,不失優雅的演出。
說實話,在勵志這條賽道上,傑羅姆前面還有各種故事更曲折的傢伙,他可差得遠了。但傑羅姆自帶一種小鎮做題家的共鳴。他從一個平臺冒尖去到更高的平臺,在更多卓越中感受自身的平庸。在遭遇打擊與挫折後,他重新出發,找到適合的位置,繼續頑強地走了下去。
這過程,不讓人陌生。
感謝科爾,感謝阿特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