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分大勝關島男籃,上任後中國男籃的第一場正式大賽,取得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賽後,無論是球迷還是媒體,褒獎的掌聲此起彼伏。
“楊瀚森,對得起NBA的前景”;
“曾凡博,未來國家隊最好的3號位”;
“胡金秋,定海神針從未失望”;
“郭士強,換來換去還是老叔最懂中國籃球”
雖然關島男籃的實力有限,但是球隊贏球終究是好事。因此,各方的誇獎之聲合情合理,均在情理之中。
可是唯獨一人,仍舊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確切的說,得到了一定的認可,但更多的是調侃。倘若中國男籃沒有拿下這場比賽,那麼他有可能就是大家攻擊的焦點。
這便是後衛,一個被球迷稱為郭士強“任人唯親的嫡系”。
全場比賽,高詩巖出戰16分鐘,4投1中,罰球1罰1中,拿下3分4個籃板和6次助攻,效率值+10。
整體的表現,可謂中規中矩。不過賽後,大家將矛頭的焦點,全部集中到了他4投1中的命中率上,很少有人去關注他的助攻和防守。
其實,如果大家看了整場比賽的過程,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高詩巖的進攻慾望並不強烈,只要自己的在場,拿球的第一選擇永遠是給隊友做嫁衣。畢竟這場比賽,大家的手感都比較好,而自己作為一個控衛,只要能保證戰術合理的輪轉起來,就算完成任務。這6次助攻,也就是這樣來的。
舉個例子,比賽進行到第3節最後幾分鐘,中國男籃已經大比分領先了,按道理說這個時候球員們可以適當的選擇自己進攻,在主場球迷面前展現自己。但是高詩巖仍舊選擇幫助隊友得分,即便是自己有進攻的機會,但是面對狀態火熱的程帥澎、曾凡博、楊瀚森,毫不猶豫地將機會讓給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是資料無法體現出來的,那就是防守。關島男籃中有4名職業球員,長期在海外效力,有不錯的進攻技術,尤其是厄內斯特,他的突破和外線三分,一度給中國男籃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首節比賽的最後一分鐘,關島男籃透過連續的三分球迫近比分。關鍵時刻,還是高詩巖站出來,頂住了對手火熱的手感。在第三節的最後時刻,對手試圖用快速進攻的辦法,多爭取一個進攻機會。而有著豐富組織經驗的高詩巖,在第一時間看穿對手的意圖,及時上身體對抗,不僅成功阻擋住了對手,還迫使對手直接將球運出邊線!
因此,在16分鐘的出場時間裡,高詩巖的表現是值得大家鼓掌的。
這場比賽,中國男籃12人全部得分。面對關島這種半職業球隊,大家更關注誰的得分更高,誰的扣籃更精彩,誰的三分手感更火熱。但是對於資料不精彩,常常被大家誤以為拖後腿,甚至遭到大家的吐槽。
比賽的勝利,是賽前可以預見的。大家需要透過這場比賽,積累大賽經驗,以及自己的信心。這次的比賽視窗,無論是關島男籃,還是蒙古男籃,中國男籃都會取得大勝,這一點問題不大。
但是,當中國男籃面對日本男籃,或者澳大利亞男籃,菲律賓男籃,當我們的進攻局面打不開,沒有那麼多華麗的扣籃和精彩的三分時,該怎麼辦?是不是應該從防守做起呢?
郭士強上任中國男籃後,包括本次選入男籃的球員,給大家一個很明顯的訊號:年輕化的更新換代,以及態度決定一切!
進攻天賦,高詩巖應該是倒數的。他比不上,曾凡博華麗的暴扣、楊瀚森的NBA前景,甚至連王嵐嶔的上籃都能得到大家的滿堂彩。但是進攻組織下的戰術跑位和球權的分配,高詩巖不比廖三寧、程帥澎差。
但是要論防守經驗和硬度,這支球隊又能有幾個人與之相提並論呢。面對關島和蒙古這種對手,大家看看戰術的跑位和球員的狀態面貌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資深球迷,就應該深層次的考慮,誰的貢獻能夠為後面的戰日本有作用,甚至亞洲盃正賽。
進攻固然可以贏得比賽,但是防守卻是面對強隊時的立身之本。因此郭士強選擇高詩巖,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