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成都混合團體世界盃已經開打,讓許多球迷們感到遺憾的是,除韓國、中國香港等少數強隊以外,其餘國乒勁敵均未派出全部核心主力參加,有些甚至完全是二線陣容,張本兄妹、勒布倫兄弟、莫雷加德等高手都放棄出戰,這也使得比賽看點少了許多,那麼為何出現這一情況呢?
首先,混團規則讓國乒的優勢更加擴大,也讓其他強隊更加失去信心。
眾所周知,乒壇的團體賽通常都是男、女分開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外協會隊伍確實具備威脅國乒的實力,比如今年初釜山世乒賽的時候印度女團、日本女團、韓國男團都一度2-1領先中國隊,雖然最後2-3敗北,但他們至少是能看到贏球希望的。
然而在男女混合的情況下,國乒的優勢被進一步擴大——外協會能有一支隊伍比較強就不容易了,兩隊都威脅國乒的可能性很少,比如日本就是女強男弱,韓國、法國、瑞典則是男強女弱,分開打尚且難突破中國隊,混合打實在沒有信心。
其次,比賽所提供的積分獎勵太少,無法給運動員提供足夠多的動力。
去年混合團體世界盃原本沒有任何積分,導致許多隊伍不願意參加,後來增補相關規定才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然而就實際效果而言,該賽事的積分獎勵仍然太少,冠軍隊伍成員加起來才瓜分1000分,亞軍僅700分,季軍350分,後面越來越少。
以上屆冠軍中國隊為例,單打出場次數最多的王曼昱也才拿到222分;亞軍韓國隊的林鐘勳僅獲得58分;季軍日本隊的頭號主力張本智和也只有58分——大部分運動員參加八天比賽後連50積分都拿不到,動力何在呢?
最後,新奧運週期許多隊伍也樂於藉此機會讓新人參加世界大賽鍛鍊。
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世界盃雖然也是傳統“三大賽”之一,但分量與奧運會、世乒賽相比還是有差距,再加上這次是混合團體賽制,外協會強隊自認為難以突破國乒,所以也樂於在新奧運週期大膽練兵。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奧運會、世乒賽的時候大家肯定還是會集中力量派精銳出戰,小將與二線選手很難有“出頭”的機會,如今世界盃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以讓平時很難獲得大賽經驗的運動員得到鍛鍊,也讓一些未來可能崛起的小將盡早感受大賽氛圍。
目前看來,增加比賽積分獎勵可能成為明年推廣混團世界盃的重要手段。
在此之前,乒壇其實也出現過類似今年混團世界盃的情況——2022年成都團體世乒賽的時候沒有積分獎勵,結果德國三大奧運男團主力波爾、奧恰洛夫、弗朗西斯卡全部放棄,雖然沒有人承認是因為積分原因,但乒聯最終在下一屆釜山團體世乒賽上加上了積分獎勵。
所以目前看來,國際乒聯如果想繼續推廣混合團體賽制的話,大機率還是得從積分獎勵方面做出改進,否則強隊既看不到戰勝中國隊的希望、又拿不到積分,參賽的動力何在?那麼大家對這個話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寫出自己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