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賽季進行,各路媒體忙不迭地為斯洛特奉上“斯聖”的封號,溢美之詞紛至沓來,彷彿榮譽已經唾手可得。
可是福兮禍所依,寬薩對曼城試了在成年隊踢右路,結果被多庫過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但教練組顯然蓄謀已久,這場乾脆頂掉剛復出的佔據右邊衛——原來在這等著呢。至於奈落進入替補席,也算眾望所歸,實在是無人可用。
至於比賽過程:努涅斯錯失機會,凱萊赫大意漏球——這些固然可惜,但論及整場比賽,3-3完全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比分,蓋因利物浦上半場進攻完全打不開,而防守端又肉眼可見地配合生疏。
後防線的特殊之處在於,越位線的設立,讓他們更考驗彼此之間協作的能力。可是這場比賽,五名雷打不動的主力去了仨,已經是非常危險的訊號——這讓利物浦的防守亮出了紅燈,第一粒丟球正是造越位不一致的結果,寬薩首先墮後,範戴克不得不後退跟防,可前提後範戴克並未知覺,一次原本可以用造越位化解的進攻就失敗了。
後面的比賽中,你還會發現伊薩克一次一次在範戴克的身後晃,試圖抓協作不一致的那一點縫隙。
而進攻端,寬薩的位置則是球隊命門所在,而上半場他的發揮幾乎癱瘓了利物浦這一側的進攻線——須知斯洛特的邊後衛對跑動和出球能力要求極高。
要破掉中場三區叢集(mid block)的防守,利物浦又兩個現成方案:邊後衛內收提供更多的中場,或長球繞過中場,這本是水到渠成的安排,在打阿森納的比賽中我們就看到了類似的安排。
而作為這一安排的陣眼,寬薩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不能提供這一安排需要的所有技能,甚至連他的長板出球也消弭無蹤。連鎖反應,大紅箭頭的薩拉赫半場一直在做無用功,而格拉文貝赫不得不屢次在這個位置嘗試危險的“格拉文貝赫轉身”。
甚至過了半場,這個問題還沒得到糾正——本來至少可以試一試戈麥斯和寬薩換位,各自出現在更熟悉的位置?
至於另一個佐證:阿諾德出場對這個問題的修正,大家都看到了,比賽完全按照我賽中說的兩條線路進行,並幾乎完全擊垮了紐卡。其實並非寬薩的個人能力嚴重不足,實在是他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位置。
棋差一著,謬以千里,這次的排兵佈陣,換成其他球隊,多半“斯嗨”稱號已經get。
但教練組也是人,也會犯下錯誤。更正確的做法,其實不應以短暫的輝煌封神,亦要給出空間吸取教訓。
斯聖或斯嗨,皆可休矣。接受教練組和球員的犯錯,向前看,大考還在後面。
覆盤見。
Oh Mo, 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掃描關注六賢旗一角,獲取更多樹洞訊息
三連一下,一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