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拔弩張的八角籠裡,兩位來自中國的女選手相互對峙,空氣似乎也在這一刻停止流動。
體型小了一號的石銘,用一記突如其來的掃腿KO馮蕭燦,贏得UFC精英之路第三季女子草量級冠軍,獲得了與UFC正式簽約的資格。
熟悉石銘的人,不會對她逆轉比賽的方式感到意外。
從13歲練習跆拳道開始,她無數次重複過這一動作。但當時的她不會想到,多年以後她將憑藉這一殺招,踏入世界綜合格鬥的最高舞臺。
她更不會想到,職業醫生與格鬥選手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身份,讓她的名字在一夜之間火遍了整個網際網路。“格鬥女中醫”的微博話題衝上熱搜榜,推特上介紹她的帖子點贊量超過18萬。國內網友調侃“她所在的科室肯定沒有醫鬧”,國外網友說“想象一下,她在比賽中把你打進醫院,然後醒來你發現主治醫生還是她”。
有些東西改變了,有些永遠不會變。
離開格鬥場,石銘在與我們的對話中,又變回了那個溫和、禮貌甚至有些靦腆的女孩,總是掛著笑容的臉上,那股殺氣與狠勁蕩然無存。石銘曾經形容,她有點像《火影忍者》裡的日向雛田:“不僅因為我們性格很像,而且我們都有超能力——隱藏在美麗與溫柔下的女性力量。”
職業醫生,格鬥選手
這場在澳門進行的決賽,恰好趕上了石銘的生理期,比賽結束後,為了及時調整,她給自己做了針灸。
職業醫生,格鬥選手,當石銘的雙重身份被網際網路知曉時,她也理所當然的一夜爆紅。在此之前,國外媒體曾對她進行過採訪,給她拍過紀錄片,但她幾乎從未出現在國內媒體的報道中。
人們最關注的,當然是她身上的矛盾與反差。醫生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而八角籠裡,容不下任何慈悲與同情心。
但石銘並不覺得這是多大的反差,也不認為格鬥場上的自己,會變成另一種人格。
“我和偉麗姐(張偉麗)、曉楠姐(閆曉楠)交流的時候,發現像她們這樣的高水平選手,在場下都是很溫柔、平和的性格。可能大家對於格鬥存在一些誤解,格鬥其實沒有那麼殘暴,越是高水平比賽越考驗智力和戰術安排。它可以提高你的抗壓能力,讓你更加平靜,也能鍛鍊你的大腦。”
但在某些時候,兩種職業天然的差異,還是會讓石銘的心中滿是糾結。她覺得身為醫生的同情心,是自己在格鬥場上最大的弱點:“尤其是需要終結對手的時候,會顧慮這樣做會不會傷到對方,她能不能承受我的體重等等。”
這一次,當她以一記重腿擊中馮蕭燦的頭部時,對手一度出現了短暫的昏迷,這令石銘揪心不已。“頭部受到重擊不一定會出現紅腫,但不代表沒事,對手雖然醒過來了,但腦損傷可能會伴隨她很長一段時間。”
此前兩場比賽中,她都因為擔心對手受傷而沒能儘快終結比賽,所以這一次,她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她想給幫助過她的教練、隊友一個滿意的答卷。
除了矛盾與糾結,如何在兩種職業之間協調時間、保持平衡,也是石銘必須面對的難題。白天坐門診,晚上練格鬥,期間還要抽出時間打比賽,這樣高強度的生活持續好幾年,在大多數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但石銘從不用“難”來形容自己的生活,恰恰相反,她覺得自己很幸運:“最困難的兩段時期,我剛好錯開了。”
“剛進入醫院臨床實習那段時間,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要背很多知識,有很多注意事項。但那時我還沒開始專業的格鬥訓練,一週就上3節課,每節課2小時,恰好可以讓我從學業壓力中解脫出來。”
“後來因為要參加更高水平的比賽,需要在訓練和備戰上花費更多精力,但我已經將醫學知識牢記於心,處理工作也更加熟練,同時兼顧完全沒有問題。”
相比於找一家包吃包住的俱樂部,將全部重心都放在格鬥場上,石銘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更適合中國格鬥的現狀,也會讓自己擁有更多資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讓我在選擇俱樂部、與賽事方溝通的時候會更有優勢。”
最重要的是,行醫和格鬥對她來說都是愛好與興趣所在。“從來沒覺得有什麼辛苦,因為兩個我都很喜歡,沒有把任何一個當成是工作。”
從跆拳道到八角籠
圈內人都用“十三妹”稱呼石銘,因為她從13歲第一次接觸了“格鬥”。
出生於黑龍江,後來又跟隨父母搬家到雲南昆明,從小就活潑好動的石銘,和很多同齡孩子一樣被送去學習跆拳道。
但與大多數孩子淺嘗輒止不同,石銘將這個愛好一直延續下來。完成學業之餘,她利用週末、節假日、寒暑假的時間精進技藝,拿到了跆拳道黑帶,以及一個又一個青少年比賽的冠軍。
2015年,石銘考上了雲南中醫藥大學。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爺爺奶奶都是醫生,這讓她也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同樣是這一年夏天,已經在跆拳道和散打賽場上嶄露頭角的石銘,第一次聽說了一項名為“MMA”的賽事。
MMA是“綜合格鬥”的簡稱,自由度極高,選手可以使用拳擊、摔跤、柔術、跆拳道、泰拳等各種規則允許的技術動作。它也是一項極其殘酷的競技運動,受傷是家常便飯,2007年至今,甚至出現過6次選手死亡的案例。
當時還沒去大學報道的石銘,並不知道什麼是MMA,帶著好奇心報名參賽了。“當時沒有太多重量級劃分,對手是一名散打運動員,體重60公斤,我只有50公斤。”
第一次正式比賽,20歲的石銘贏了。
“當時的比賽不像現在那麼專業,我們兩個就像街鬥一樣,只會用站立技術,很搞笑。”
在外人眼中,綜合格鬥是身體素質的比拼,是好勇鬥狠的代名詞。石銘最初也曾這樣認為,但隨著比賽經驗的豐富,她逐漸改變了看法。
“它更像是一個智力遊戲,像圍棋一樣。你需要根據對手的反應,時刻調整自己的策略。”這種見招拆招的感覺,讓她樂在其中。
身高157釐米,臂展152釐米,這樣的身體條件,意味著石銘幾乎每一場比賽,都要面對比自己高大得多的對手。
體重也同樣是一個難題。職業生涯早期,石銘參加的比賽大多是最低的“原子量級”(體重48kg以下),但代表MMA最高水平的賽事UFC並沒有設定這個重量級。為了實現打UFC的夢想,從2020年開始,石銘參加的比賽全部是“草量級”(體重52kg以下),對手比自己更強壯是常有的事。
“原來我會覺得,身高、臂展和近視是自己的巨大弱點,會問自己為什麼不能長高一點,為什麼視力不能好一點。”
即使存在許多先天劣勢,石銘截止目前仍保持著17勝5負的正式比賽戰績。如今再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她覺得正是因為身體條件的短板,才讓她更注重技術層面的提高。
“大多數選手會追求力量和體能,讓自己的水平在短期內提升,而我是透過學習技術來提高自己。”
“可能我進步得很慢,需要3年、5年、10年,但我覺得我會比她們走得更遠。”
摔跤館裡的格鬥女孩
石銘打心底裡喜歡格鬥,每當談及與格鬥技術相關的話題,不那麼擅長言談的她,會展現出強烈的興奮感與表達慾望。
除了訓練、打比賽,她也會在閒暇時觀看UFC直播。作為一個遊戲達人,她還會在街機廳裡打《街頭霸王》。她最喜歡用的街霸角色是桑吉爾夫,因為她和老桑一樣,最擅長抓住對手,狠狠摔在地上。
將擒拿式摔跤技術運用到MMA中,這一靈感來源於她的大學時代。
距離她學校不遠的地方,恰好有一家摔跤俱樂部。目睹人們扭打在一起,石銘覺得這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地面技術。“在國內,大部分選手都有散打或巴西柔術基礎,但我覺得柔術並不是最適合MMA的。”
也正是在這傢俱樂部,石銘遇到了對她來說至關重要的人——來自伊朗的教練巴格-阿馬諾拉伊。
摔跤是伊朗的國民運動,巴格從5歲就開始練習自由式和古典式摔跤,15歲成為專業選手。從2016年開始,他在昆明經營這家摔跤俱樂部。當石銘告訴巴格自己正在打MMA的時候,巴格感到很驚訝:“真的嗎?那你可以跟我一起訓練。”
巴格徹底改變了石銘的比賽風格,也讓她開始真正瞭解什麼是MMA。
“到目前為止,他是我遇到的技術最好的教練,不僅技術是世界頂級,戰術安排也是頂級,訓練方法也是最科學的。”即使後來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高水平教練,石銘仍然覺得巴格是最出色的一個。
在巴格眼中,石銘也是個特殊的學生,很多學員來這裡只是娛樂,練習幾次就會開始玩手機,但石銘會一絲不苟的完成教練佈置的任務。
與石銘一樣,巴格也有格鬥之外的“正經工作”,他是雲南民族大學的金融學教授,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對於綜合格鬥的理解上,巴格與石銘所見略同,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項智力遊戲而非蠻力遊戲,這也讓他倆在訓練中更加默契。
疫情期間,巴格不在中國的時候,石銘會將自己訓練和比賽的影片發給他,巴格逐幀解析她動作中存在哪些錯誤。
石銘有一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訓練要點,以及不同對手的技術風格。記筆記的習慣是她上大學開始養成的,在MMA選手中,這樣做並不常見。
在與雲南、新疆、西藏等地的摔跤冠軍一起訓練、交流時,石銘發現他們也都有記筆記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摔跤動作實在太多了,記筆記是有用的。看到這些冠軍都在這樣做,我覺得自己更應該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
摔跤俱樂部很少有女孩出現,石銘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與男選手訓練切磋,練就了“以小搏大”的本領。一直到2021年3月,石銘透過選拔進入了上海的UFC精英訓練中心,才開始接觸到和她一樣夢想進入UFC的女孩。
第一次來到這座全球最先進的綜合格鬥訓練基地,石銘被這裡的訓練水平和硬體設施深深震撼,但與此同時,她也需要面對最為嚴格的測試與考核,與其他39名學員一起,競爭少數幾個留下來的名額,這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石銘沒有透過第一次選拔,因為大家都覺得她個子太小了”,UFC精英訓練中心的教練沃爾什回憶,“但第二次選拔時,她連贏了五場,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她彷彿在說‘你們不能無視我’。”
成為一名職業UFC選手的夢想,漸漸開始變得清晰。
沒有傷痛,全是快樂
石銘的爸爸媽媽並不知道,女兒這一次去參加的,是綜合格鬥比賽。他們以為,這只是和過去一樣的跆拳道或散打。
對於女兒的愛好,他們從小就是全力支援,並不覺得一個女孩“打打殺殺”有什麼不妥。石銘之所以不告訴他們真相,主要是不想讓他們擔心自己受傷。
受傷,對於一位綜合格鬥選手來說是不可避免的考驗。一些輕微的肌肉痠痛或拉傷,石銘可以靠針灸來應對,但有時候,傷勢會遠遠超出她的醫術範圍。
石銘受過最嚴重的一次傷,發生在一場練習賽中,膝蓋內側副韌帶撕裂,讓她休養了近一年時間。在紀錄片中,躺在病床上的石銘笑著說:“我的傷勢其實算是輕的,韌帶只是撕裂沒有斷裂。”
曾有一次,媽媽在電視上看到了她的比賽,驚訝地發現這和跆拳道不一樣:“你怎麼不戴頭盔呢?手套怎麼這麼小?”
從那以後,為了不讓父母陷入焦慮,石銘就不再跟他們主動提起自己要去打格鬥的事。但她覺得,如果與父母溝通,他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她也很少和醫院的同事們提起。關係密切的同事知道她有這樣的愛好,但直到這次比賽之後,他們才瞭解什麼是綜合格鬥。石銘的手機上,也收到了很多來自同事的祝福。
連勝3場奪冠,與UFC完成正式簽約,30歲的石銘走到了人生的關鍵路口。她說,自己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兼顧行醫與格鬥,因為她還想治癒更多患者,繼續精進醫術。
“但接下來會面對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對手,肯定需要更高水平的訓練。如果必須做取捨,我會把格鬥放在優先位置。畢竟我還年輕,還有機會衝擊UFC的金腰帶。”
5年前,目睹張偉麗成為亞洲第一位UFC世界冠軍時,奪得金腰帶的夢想,就悄悄在石銘的心中紮根了。
即使未來面臨很多未知的挑戰,這個堅強樂觀的女孩,依然會帶著熱愛與好奇心,繼續戰鬥在八角籠中。
她說,“直到今天,格鬥帶給我的,全都是快樂。”
作者:R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