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曼聯或許是全歐下滑速度最快的豪門:12-13賽季,他們拿下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英超冠軍,這也是時代的最後一個英超冠軍。在這之後,曼聯在英超的最佳排名是第二位,含金量的榮譽是16-17賽季拿下的歐聯杯,自21-22賽季以來,球隊先後換了6個主教練(卡里克和範尼為代理主教練),卻只進過一次歐冠,屬於是花著最多的錢,挨著最毒的打了。
論及球隊的隕落,管理不善絕對是這支曼聯的命門。此前,拉特克里夫爵士收購了曼聯的部分股權,並接過了俱樂部的日常運營事務,很多人認為,拉特克里夫的上臺,是曼聯本土勢力復興的訊號——事實上,在收購尚未明朗前,拉特克里夫也是在社交媒體上打出了不少身份牌,稱曼聯是英格蘭本土俱樂部的驕傲,他要讓曼聯再次偉大。
然而,在上臺之後,拉特克里夫的一系列操作,卻並不是很賣本土勢力的面子。在最為要緊的管理層一職上,球隊的營運長是拉丁派出身的貝拉達,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宮鬥之後,貝拉達搞定了阿什沃斯,將曼聯的管理架構系統換成了自己人,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前葡萄牙體育主教練阿莫林才得以擊敗了前英格蘭主帥索斯蓋特,成為了滕哈格卸任後曼聯的又一個正式主帥。
隨著拉特克里夫的上臺,曼聯很多所謂的“傳統”也在逐漸消失:俱樂部員工的聖誕福利沒有了,紅魔的不少老員工先後被解僱,底層員工的出勤獎金也沒有了,甚至於拉什福德和迦納喬的離隊傳聞,因為球員的青訓身份,也有了外來球員和本土勢力的博弈。
事實上,自弗格森退休之後,曼聯的本土勢力一直希望拿到更多的話語權。以球隊當年的92班為核心,曼聯的本土名宿和不少資本有過合作,也成了一系列風波中那隻“看不見的手”。隨著曼聯球迷在一系列的抗議活動中變得越來越有組織性,人們逐漸發現,其中相當多的活動都是以一個名為“1958年”的組織領導,而不少本土名宿和資方,都和這一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兩大勢力之間的博弈,也讓曼聯的建隊思路變得相當不穩定:這些年他們用過一批大陸系的主教練,也讓索爾斯克亞這個曼聯名宿有過轉正機會。本土青訓曾在部分時間節點發光發熱,但因為自身的缺陷,以及曼聯帥位動盪下對大多數球員缺乏長期計劃,絕大多數球員的發展也會不及預期,和一眾被稱為水貨的新援隨波逐流。大概這時候的曼聯,真的會成為一個水族箱,無論是外來球員還是本土青訓,只要把“魚”放進去,它就會生病。
(本文原地址:公眾號西哇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