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 的賽場上,新星輩出,各放異彩,而猶如一顆驟然升起、格外耀眼的星辰,不僅憑藉著過硬的球技備受矚目,更因那遠超年齡的情商,悄然在球迷與同行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每逢鏖戰終章,勝負已定,全場觀眾還沉浸在剛才的熱血激戰餘韻之中時,楊瀚森的舉動總會成為一道溫情脈脈的別樣風景。他顧不上擦拭額頭淋漓的汗水,也未急著與身旁相擁慶祝或黯然失落的隊友過多寒暄,而是腳步匆匆卻又帶著幾分篤定,徑直邁向山東隊的替補席。在那一片身著橙衣的人群裡,他精準地找到了紀敏尚指導——這位山東籃壇舉足輕重的前輩。彼時,楊瀚森微微躬身,臉上掛著謙遜又誠摯的笑意,主動伸出厚實的手掌,輕輕晃了晃紀指導的手臂,輕聲問候,簡單的動作裡滿是敬重與親近。紀指導呢,抬眸望向眼前這個挺拔高大的年輕小夥,眼神瞬間柔和下來,眼底的“寵溺”仿若春日暖陽,藏都藏不住。這般場景,沒有絲毫刻意與做作,全然是真情流露,恰似籃球江湖裡老一輩與晚輩間傳承交接時的溫馨註腳。
談及二人緣分,那可得回溯到楊瀚森初入青島隊的青澀歲月。彼時的他,懷揣著籃球夢想,懷揣著滿腔熱忱,卻也帶著初出茅廬的懵懂,踏入職業賽場這片新天地。幸運的是,紀敏尚彼時正掌舵青島隊,身為俱樂部董事長,目光如炬,一眼便看穿楊瀚森這身青澀皮囊下潛藏的無限可能。加之二人皆主打內線位置,紀指導內線作戰經驗堪稱一部行走的“教科書”,腳步卡位時的巧勁、爭搶籃板的時機把握、強攻籃下的技術精髓……樁樁件件都是紀指導幾十年職業生涯沉澱下來的瑰寶。想必那些訓練日常裡,紀指導沒少把楊瀚森拉到身邊,對著戰術板,或是親自下場示範,一招一式拆解、講解,將畢生內線絕學傾囊相授。那些諄諄教導,宛如點點繁星嵌入楊瀚森的籃球記憶,化作他日後馳騁賽場的堅實底氣。
賽場上的楊瀚森,多數時候仿若沉浸在自我的籃球“禪境”之中,全身心投入戰局。只見他目光緊鎖球的動向,神情嚴肅,時而蹙眉思考,時而奮不顧身起跳、拼搶,帶著幾分執著的“懵勁兒”,好似外界一切紛擾都與他無關。可一旦走下賽場,褪去那身戰衣,他立馬搖身一變,成了隊裡的“開心果”、活潑俏皮的鄰家大男孩。更衣室裡,他妙語連珠,常把隊友逗得前仰後合;訓練休息時分,也總有他帶頭玩鬧的身影,滿是青春朝氣。就連一向治軍嚴格、不苟言笑的指導,面對楊瀚森這股子活潑勁兒,也難免被“破功”。偶爾楊瀚森訓練時出點小岔子、打球冒進了些,劉指導佯裝板起臉批評幾句,話到末尾,卻總忍不住打趣調侃,眼裡的笑意洩露了心底對這孩子的喜愛。
楊瀚森就這般在球技打磨與性格磨礪中穩步前行,一手抓內線統治力的錘鍊,一手攥緊為人處世的分寸拿捏。于山東籃球而言,他不單單是球場上未來可期的得分利器、防守大閘,更是傳承本土籃球文化、融洽球隊關係的關鍵紐帶。假以時日,待他羽翼豐滿、技術大成,定能扛起山東籃球內線的大旗,率領一眾齊魯子弟在聯賽中過關斬將;憑藉那股子高情商,凝聚球隊向心力,續寫山東籃球的榮耀傳奇,讓家鄉球迷重拾往昔榮光,再造輝煌歲月。前路漫漫,可楊瀚森攜夢啟程,已然踏出堅實有力、光芒萬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