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新加坡大滿貫激戰正酣,令人意外的是張本兄妹過早出局,單打都是上演了二輪遊。以、張本美和的實力,他們是有機會衝擊四強的。那麼,兄妹二人為何被早早淘汰掉了呢?個人認為,哥哥是遇到了瓶頸期,妹妹則是年齡小,有些稚嫩。下面與大家來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張本智和並非都能保持巴黎奧運時狀態,速度搏殺失靈沒有得分手段。強如馬龍、這樣的頂級球員,也都會在職業生涯遭遇到瓶頸期,張本智和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巴黎奧運會日本一哥曾將樊振東逼入絕境,可是他並不是每場比賽都會打出那樣的超高水平。張本智和現在走入了兩個極端:第一,拼快他非頂尖。張本智和的看家本領就是近臺速度,反手連續快撕斜線、直線,相當犀利。那麼他是不是最快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WTT蒙彼利埃冠軍賽,小勒布倫4-1戰勝張本智和奪冠,小布的近臺速度打得張本幾乎跟不上節奏;福岡總決賽,4-0橫掃張本智和,打得日本一哥毫無招架之力。以快打快,還有比張本智和更快的。每位球員都有自己的進攻節奏,張本智和如果比他現在的速度打得更快,那他的失誤率就很難控制了。也就是說,在速度上他已經達到了自身極限。第二,拼力量他都排不到前三。40+大球最大的改變,就是旋轉減弱,力量對決成為主導比賽的關鍵因素。
按照擊球力量來論,歐洲的大勒布倫、弗朗西斯卡,包括非洲一哥阿魯納都是大力出奇跡的選手,國乒的梁靖崑、林詩棟也是質量、力量非常突出的選手,這些球員在力量上都是強於張本智和。對於速度的壓制,只要稍微退臺一、兩步擊球,壓迫感會明顯降低,而且速度很容易被適應,對手也不比張本智和慢多少。在中遠臺相持球力量的比拼上,張本智和也是處於下風。只要前三板速度搏殺失靈,張本智和在力量上的短板就暴露無遺,而這恰恰是天生的。
張本美和打顆粒膠皮手段匱乏,擊球基本上是同一節奏,中遠臺能力欠缺。大家可以發現,張本兄妹幾乎都是不退臺的,而歐洲及國乒選手退臺之後,依然有非常強的反拉能力。張本智和、張本美和一旦退臺,他們的速度銳減,威脅明顯減小。兄妹二人得益於出道較早,可是15、16歲的年齡與成人組對抗,力量上本身就不佔優勢,於是他們就養成了近臺拼速度的習慣,這也導致他們不敢退臺,中遠臺相持能力欠缺。40+大球強強對攻已成為常態,近臺解決不了問題,還要看中遠臺的硬實力。
張本美和負於,就是佳佳採取了長膠搓球一個非常簡單的變化,就導致了美和不敢輕易上手,與何卓佳搓來搓去。暫停期間,張本美和對父親說,搓完之後我還怕她用長膠彈我。由此可見,張本美和在打長膠這種顆粒選手時,她的得分手段匱乏。另外,孫穎莎、王曼昱在對陣拼速度的選手時,可快可慢,利用加強旋轉來與對手周旋,張本兄妹基本上是一個節奏,越打越快,快到自己都不能控制失誤。
如果說張本兄妹負於、王楚欽這樣的主力,那還情有可原,輸給薛飛、何卓佳這樣的非主力,也暴露了他們在技術上也存在短板,甚至張本智和也走到了自己的瓶頸期。大家如何看待張本兄妹新加坡大滿貫,單打都是二輪遊?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