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瞬,江湖再見。”電視劇《繁花》收官後,沒有參與電視劇任何公開活動的導演王家衛在社交平臺這樣寫道。近日,向來低調的王家衛現身“繁花——金宇澄繪畫展”,兩人在東一美術館再續“繁花”之緣。
漫步展廳,戴著標誌性墨鏡的王家衛和普通觀眾一樣,在每一幅畫作前細細欣賞。他告訴金宇澄:“我喜歡看你的小畫,螺螄殼裡做道場,資訊量極大,引人入勝,是你的私人筆記本。”
兩位惺惺相惜的“大師”級人物在展廳中相談甚歡。在王家衛眼中,《繁花》是一本讓他一口氣讀完,彷彿經歷一生一世的書。他曾說,《繁花》這本書一共有三十一章,沒有連貫的故事,表面是飲食男女,裡面是“山河歲月,時代變遷”。王家衛還自認,《繁花》與他並不是一見鍾情的型別,而是一種類似老友重逢的感覺。
恰恰是這種重逢感,讓王家衛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賦予這部小說新的生命。事實上,上海之於王家衛,一直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記憶。出生於上海,5歲時跟隨父母去了香港,上海就像是王家衛抹不去的“鄉愁”。在他著名的電影《花樣年華》《阿飛正傳》中,上海都是重要而又獨特的存在。透過電影,王家衛致敬和回憶他所熱愛的上海。
而金宇澄所寫的小說《繁花》,更是讓王家衛“尋回了小時候的記憶線索”,因為1963年離開後,上海對於王家衛就是空白的,“我哥我姐一直在上海,他們跟《繁花》裡的人物幾乎是同一代人,我很想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所以決定改編這部小說。”
雖然沒有在電視劇中複製原著的內容,但對於小說《繁花》,王家衛始終給予高度評價。他曾建議書迷“帶著《繁花》看《繁花》”,而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這個劇集只是蛋糕中的一塊,看完之後意猶未盡,我建議你們去看原著。”
其實,《繁花》小說裡言不盡意之處,金宇澄都畫了下來。他告訴王家衛,“繁花——金宇澄繪畫展”,不僅是自己繪畫原作最完整的集中呈現,更首次最全面展出了《繁花》插圖手稿,包括與之相關的諸多手稿、設計等,共計近40幅。
難怪看完畫展的王家衛意猶未盡:“佩服金老師,一筆勝過萬千兵。”正是王家衛口中“勝過萬千兵”的這“一筆”,構成了金宇澄畫裡的無限詩意和哲思。而記者最新從東一美術館瞭解到,為了滿足更多觀眾的觀展需求,“繁花——金宇澄繪畫展”展期也將延長至2月29日。
記者 / 劉藝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東一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