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在欣賞某些
富有特色的小影片時
一定產生過這樣的疑問
同樣是小電影
為什麼有的要打碼
有的卻沒有打碼?
需不需要打碼
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今天
我就帶各位一起探究一下
關於“打碼”的那些秘密
為什麼要“打碼”
眾所周知
在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某鄰國
“小電影”產業的規模非常大
甚至佔到了他們總GDP的1%
我們看到的“打碼”作品
基本都是來自他們
為什麼都已經拍“小電影”了
還要多此一舉的打上碼呢
這還要他們的桃色產業歷史說起
日本的桃色相關產業
是有很長的歷史的
期間也頒佈了不少法律
來對相關的行業進行限制
比如1958年的《賣淫防止法》規定
如果發生了實質的性行為
還涉及到了金錢
那就屬於違法行為
再比如《猥褻物陳列罪》中規定
公然展示猥褻物屬於違法
而男女的私密部位
都包含在“猥褻物”的定義中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法規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些法規
都留下了一些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具體到“小電影”這個細分品類上
只要在製作的時候
在重點部位打上碼
就可以規避上述的種種法規問題
在他們的觀念中
只要是打上碼
那就不屬於“發生實質性行為”
而是屬於“演繹行為”
只要是打上碼
那就不屬於“公然展示”
因為用馬賽克遮擋了
總結一下
我做了
但是我打碼了
所以我是演的
並沒有真正的做
可以說
在“打碼”這件事上
日本人把“自己騙自己”
發揮到了極致
為什麼還有“無碼”
當然
後續日本也確實
正式引入了打碼分級的制度
還成立了專門的審查部門
不只是“小電影”
包括影視、動漫、書籍等等
只要是出現裸露的私密部位
就必須進行遮蓋處理
“打碼”這件事
開始變得規範化
那麼新的問題出現了
既然已經嚴格規定要“打碼”了
為啥還有那麼多“沒打碼”的作品?
這就要說到
小電影背後的“製作商”了
其實在早期
“不打碼”作品的比例
是非常少的
為了逃避稽核
通常只在一些非正規渠道進行傳播
一旦被抓包
從製作方到傳播方
都難逃牢獄之災
時間久了
就有一部分不安分的人
跑去國外註冊公司
進行拍攝和製作
然後再“出口轉內銷”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
就能逃避掉島國的法律制裁了
即使被抓包
也只能判定一些不痛不癢的罪名
受到的懲罰會輕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
很多“小電影”開頭
會有FBI WARNING
並不是“看這個會被FBI抓”的意思
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
“未經許可複製分發
將受到聯邦法律重罰
聯邦調查局負責
調查侵犯版權的指控”
在漂亮國拍攝製作的
版權受到漂亮國保護
所以才會加上這樣的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