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最近,張佳寧直播被cp粉罵到下播了。
這一切竟因她不是單身?
為此,不少閃星cp粉罵她不夠體面,並讓其不要再消費林北星和張萬森了。
可要知道,電視劇《一閃一閃亮星星》早就在2022年播完了。
而張佳寧是在劇播一年後才傳出的戀情。
時間相隔這麼久,可謂是一竿子都打不著的程度。
那為何cp粉還會緊咬張佳寧不放?
究其原因,是劇方打著情懷搞出了電影版《一閃一閃亮星星》,使不少cp粉再次狂熱。
他們認為疑似戀愛的張佳寧破壞了自身對兩位主角的美好愛情想象。
從而將其認定為背叛者,遭受無妄之災。
對此,無數網友都在為張佳寧喊委屈,抱不平。
而與此同時,還有不少網友將注意力放在了劇方搞情懷方面。
繼而發現,在內娛類似的事還有很多。
可這些人為何會如此熱衷搞回憶殺,打情懷牌?
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現如今的內娛,處處可見有關情懷的話題。
像去年年底,《甄嬛傳》開播12週年,劇中演員集體變裝懷念。
還有舒暢和陸小千李濱合影,夢迴《魔幻手機》。
以及去年的微博之夜,劉亦菲胡歌多年後同框。
一瞬間,不知令不少人夢迴《仙劍1》的靈兒和逍遙哥哥。
還有今年的春晚彩排上,有媒體拍到胡歌、楊冪、唐嫣、劉詩詩等人都去彩排。
即便不是合體一個節目,但早已令大眾各種激動了。
更有甚者還直接重刷起了《仙劍三》,各種懷念,回顧。
此外,若是去搜一下「回憶殺」、「夢迴xx」的字眼,總能看到一堆與明星相關的熱搜話題。
而每每出現總會激起一陣討論,惹來無數網友振奮。
為此,不少綜藝也抓住了這一點,開始無限制的賣情懷。
像綜藝《我們的客棧》。
這個節目從名稱到演員陣容,再到營銷就各種擦邊碰瓷經典《武林外傳》。
甚至在某期節目中,他們更是毫不避諱的搞出了《武林外傳》回憶殺,全員變裝直接cos。
同樣的,就連電視劇劇宣也會用到類似的手段。
像前不久播出的《繁花》。
唐嫣胡歌多年後再次合作,不知令多少人夢迴《仙劍三》和《軒轅劍》。
還有《愛情公寓》導演韋正的新劇《破事精英》。
在還沒開播前,這部劇便藉著《愛情公寓》的名號各種宣傳,被不少網友罵是在販賣情懷。
至於內娛為何熱衷搞情懷和回憶殺,其實很好理解。
所謂的情懷,對於內娛來說更像是一場買賣生意。
一方面,它可以賺話題,博看點,令影視劇方賺得盆滿缽滿。
拿前面的《一閃一閃亮星星》來說。
因為劇爆火,積攢了足夠多的觀眾和話題熱度。
當電影宣佈預售後,不少劇粉因為情懷瘋狂買單,第一天就衝破一億大關。
而到現在,這部小成本的國產愛情片愣是拿下了近7億票房。
這一把可謂是令製片方賺錢賺到飛起的程度。
還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綜藝節目。
這些節目邀請年齡三十+的哥哥姐姐參加,實際上就是抓住了大眾眼球,賺足了話題。
像蘇有朋的到來,激起一波大眾對小虎隊和《還珠格格》的回憶殺。
還有秋瓷炫李彩樺多年後的再見擁抱。
一下子就將大眾拉回到十幾年前的《回家誘惑》中,直接爆上熱搜。
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節目辦得格外紅火。
時至今日,早已連續辦了好幾季。
而另一方面若是情懷用的夠好,可以讓太多明星翻紅,身價倍增。
當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王心凌了。
在《浪姐》中,她一邊唱著《愛你》,一邊再現當年MV中的經典舞步。
從而將大眾拉回十幾年前,引發全網回憶殺。
以至於,王心凌再次爆紅,開啟各種霸屏。
甚至,還連帶著臺灣偶像劇和張棟樑都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
但內娛因搞回憶殺,賣情懷被反噬的案例也數不勝數。
拿現如今的內娛來看,各種經典影視劇被不斷翻拍,呈現。
實際上,這不過是借情懷的名頭賺錢罷了。
像前不久的仙劍系列,《仙劍四》和《仙劍六》幾乎同時播出。
起初曾讓多少仙劍粉期待,又令多少人捧著情懷去追。
可到最後呢?
不僅讓人沒有了美好回憶,反倒如同餿飯一般,讓人看一眼就忍不住皺眉遠離。
而到現如今,一個豆瓣4.2,一個豆瓣5.0。
可謂是各有各的爛處。
同樣都是搞情懷,可為何有的人被誇,有的人卻被罵?
說到底,還是對於度的把握程度不同。
拿最典型的案例《王牌對王牌》來說。
最初,這節目就是每期邀請一組經典影視劇的明星。
讓演員們重現當年妝扮、劇情,講述曾經的故事,各種煽情。
以此來賺取大眾的眼淚,靠各種情懷殺打響節目名號。
像還珠重聚、超女再見、七仙女團建、武林外傳...
起初大眾還願意買單,並因此感動落淚。
但漸漸地,不少網友發現整檔節目套路感太重,常常都是為了煽情而煽情。
不僅不令人感動,反倒還顯得尷尬敷衍。
從而使得《王牌對王牌》口碑直降,最後只得選擇改換主題,拯救節目。
同樣的,還有不少明星總會時不時打情懷。
又是重現當年劇情,又是訴說當年不易,以及扮上之前的妝造...
短期來看,這一招的確有用也好用。
但若是用的次數過多了,那情懷也就不值錢了。
更有甚者,還會因此惹人厭惡,被罵吃老本,炒冷飯。
不僅沒讓自己博得好處,還沒了起初的路人緣。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
賣情懷搞回憶殺,的確可以獲得不少的好處。
但同樣的,這就是一把雙刃劍。
在利用其獲利達目的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鋒芒,切勿操之過急。
別沒獲利,還白白捱了一頓罵。
到最後,落個得不償失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