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倘若把好萊塢變成一個舞臺,或者讓時光回到文藝復興時代,那麼有多少偶像明星將會石沉大海?而守護著電影這面帥旗的,將是一個個子不高、目光凌厲的男子——他好象是從米開朗基羅的草稿紙上走下來的雕塑,不修邊幅但神情孤傲——他叼著雪茄站在陽光下憂鬱地眺望遠方,冷冷地問我們——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他就是《教父》裡的阿爾·帕西諾!
也許大家以阿爾·帕西諾的《教父》中的表演傳世,但在我心中,真正能夠代表他個人表演巔峰的作品,是這部《中國咖啡》。
《中國咖啡》是阿爾·帕西諾為數不多的一部自導自演的作品。對於阿爾·帕西諾來說,1993年憑藉《聞香識女人》獲得了影帝,那時候的他已經53歲,過了黃金演藝生涯時期。自導自演對於“演技之神”的他可以說是挑戰,但也同樣驚豔。
阿爾·帕西諾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阿爾·帕西諾是公認的“演技之神”,作為“方法派”的代表性人物,令後輩高山仰止,自不待言。他為“新好萊塢電影”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只有一座奧斯卡小金人,明顯不足以證明他所取得的成就。
阿爾·帕西諾表演技巧細膩而飽含爆發力 。在《教父》中,阿爾·帕西諾的演出成熟而穩重 。在《疤面煞星》中,他發揮出狂放不羈的表演專長,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冷血、暴力、殘忍,而內心複雜的黑幫頭目。
在《聞香識女人》中,他以厚積博發的演出,奉獻給觀眾一個魅力四射的形象。用那極富層次的表演帶領觀眾經歷了一次生命的毀滅與重生。也令53歲的他如願以償的獲奧斯卡影帝,手握小金人!
在《盜火線》中,他把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而在《忠奸人》中,阿爾·帕西諾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幾近喋喋不休的對白,精湛老到的演技完美地詮釋了一個悲劇色彩頗濃的角色。
論表演,原本阿爾·帕西諾是舞臺演員出身,所以他咆哮式的爆發力在銀幕上的表現特別有穿透力,在演講戲上總能有良好的表現。所以阿爾·帕西諾的幾次導演都是舞臺劇改編的作品,這也證明了舞臺劇是帕西諾熟悉的領域,能夠展示他的特色。包括今天這部《中國咖啡》。
辛苦了一年;小編除了為您準備了好電影,也準備了一些好物,
佳節將至,分享會年貨活動開啟,百元優惠券請您笑納,
全場不止年貨還有諸多驚喜等您探索! 買到的不只是好物,更是心意。
祝您在新的一年裡萬事興龍,鴻運當頭。
《中國咖啡》最初是一部百老匯話劇,編劇為伊拉·劉易斯,阿爾·帕西諾在1992年主演過這部話劇之後,又在8年後的2000年親自指導並主演了同名電影,在話劇和電影中他所扮演的都是鬱郁不得志的作家哈里·萊文,在電影版本中扮演哈里摯交好友攝影師傑克·曼海姆的,則是傑裡·歐巴哈。
不論話劇還是電影,都以室內劇的形式呈現,主要角色不過哈里與傑克兩人。故事發生在1982年的紐約格林威治村,這裡向來是藝術家聚集之地,年輕的藝術家們懷揣著夢想來到這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出人頭地,哈里與傑克同樣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已經不再年輕。
《中國咖啡》以哈里失去門衛工作為始,又以他尋找洗碗工的工作為結,生存這一議題貫穿始終。年逾不惑的哈里在半夜兩點來到好友傑克的家裡討債,但他真正的目的卻並非如此,他想聽聽傑克對自己新寫的這本書的評價。
在這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視角雖然從未跳出傑克這間逼仄不堪的公寓,卻透過兩人的對話遍歷了生存、感情、創作等一系列議題,兩人對於藝術的喜愛與追逐讓他們得以結成親密無間的友誼,卻同時釀就了兩人的齟齬與最終的分離。
這一對藝術家與評論家的身份組合,固然是全劇核心衝突的基礎,也同時映照著兩種如鏡外形、鏡內影一般相伴而生,卻最終截然不同的命運。
對藝術價值的探討與對友情價值的探討,在這部影片中並行前進,在故事的最後交匯在一起。在藝術與友誼之間,是否存在平衡?我想這也許就是《中國咖啡》所探討的主題之一,只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影片並沒有給出答案。
整部影片致敬文學夢,讓人錯覺:夢想似乎總是屬於年輕人。不過當時光荏苒,曾經的意氣風發漸漸為生存的壓力所取代之後,還有多少人能夠堅守初心呢?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作者電影,阿帕個人的氣場展現無遺,非常值得一看!
《中國咖啡》2000
導演:阿爾·帕西諾
編劇:Ira Lewis
主演:阿爾·帕西諾 / 傑裡·奧爾巴赫
豆瓣7.1IMDb7.0
點選下方觀看↓↓
▼處處有驚喜▼
今日汁源,點選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