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去年臺劇中的黑馬,這部劇絕對當之無愧。
它題材大膽敏感,探討的議題嚴肅。
但口碑爆棚,豆瓣評分高達8.7。
這就是臺劇---《八尺門的辯護人》。
《八尺門的辯護人》由李銘順、雷嘉汭、范逸臣、潘儀君、初孟軒等人主演。
該劇故事從一位印尼籍的漁工“阿布杜爾”(以下簡稱阿布)上岸後,殺害了阿美族船長一家三口後開始說起。
由李銘順飾演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為阿布辯護。
由於阿布犯罪事實明顯,因此佟寶駒本來只打算“認罪、不爭執、求情”。
但隨著故事發展,劇情一步步揭露船上曾發生的事,以及在這起命案背後更大利益牽扯與政Z操作。
《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僅每一集都有故事轉折勾著你繼續往下看,滿足娛樂性外。
還有如《我們與惡的距離》那樣讓人反覆思考各種議題和辯證,同時仍保留幽默感。
更難得的是,戲劇開頭不用“熬過去”,結局也沒爛尾且收得超神。
以上種種都使《八尺門的辯護人》稱得上 2023 年最好看臺劇之一!
《八尺門的辯護人》討論了很多議題,如廢死刑、族群、移工問題,而這些元素中又穿插著漁業、法律、政Z操作等利益網,讓故事錯綜複雜。
而案件本身,“外籍漁工殺害臺灣原住民(內地統稱為高山族)”的設定也讓人拍案。
兩邊都是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從一開始就讓觀眾無法站邊。
當你要站在受害者方時,劇情又會揭露受害者也曾經是恐怖的加害人⋯。
在第七集中范逸臣飾演的阿美族副船長“阿民”疑似殺害另一位外籍漁工。
當“佟寶駒”被漢人檢察官告知要以親戚身份去突破阿民心防時,他拒絕了並反問:“你要我再做一次叛徒?
被抓的是阿美族,死刑的是外勞,叛徒是我,帥的卻是你?”
除了道出他身為阿美族(劇中角色為阿美族人)卻得為殺害自己族人的“阿布”辯護的複雜心情。
也點出了兩邊皆是弱勢。無論官司結果如何都是雙輸,從頭到尾就是悲劇。
從案件的審判來看,該案件證據確鑿,但仍挑戰你對死刑的看法。
如果今天你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印尼籍漁工殺害阿美族鄭姓船長一家三口,夫妻倆被用刀刺死,年僅 2 歲的女兒慘遭溺斃。
當法官判決該印尼籍漁工有教化可能(中國臺灣法律的死刑量刑基準,“有教化可能”可理解為不會被判死刑),你作何反應?
可如果新聞再告訴你,該漁工可能有自閉症,而該鄭姓船長不僅扣押該漁工的護照。
過去在船上更時不時對漁工拳打腳踢,剁掉人家的指頭,以及在漁工哭時把他的頭壓進水裡,不讓他死也不准他哭。
那此時,看新聞的你又作何感想?
一直以為所謂死刑誤判只會發生在那些本來在收證、定罪過程中就有重大瑕疵的案件上。
然而《八尺門》卻用一件罪證確鑿、犯罪事實明確的事件來和觀眾做討論。
原來判不判死刑背後可能有更遠的政Z操作,判不判死也有可能成為取悅群眾的手段。
從古到今我們以為已經從人治走到法治。
但現在網上的私刑正義、輿論風向卻已經影響了司法的獨立判決。
劇中有劇兩句對白說得很好:
“生命權是憲法層次的問題,不能交由民意決定。”
“只要給群眾他們想要的,就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應得的。”
《八尺門的辯護人》用了一整部劇的時間探討死刑,追完劇後無論我們的立場是動搖還是維持現狀都不是重點。
至少我們可以學會用更多種視角看待此事,成為更聰明的“群眾”。
這部劇堪稱2023年度黑馬劇。在電視臺播畢才上線Netflix的情況下,連續1個月穩居臺灣榜冠軍。
豆瓣評分一路衝到8.7分,春節假期,推薦看下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