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的劇集領域,《繁花》無疑屬於超級霸屏級別的電視劇,關於這部劇集的話題有很多,包括滬語對白及電視劇配樂的一些引申討論。而我在看這部劇時有一點稍稍遺憾的,就是王家衛竟然“完美”繞過了李泉這個名字。
不僅僅只是李泉的上海人身份,更在於他音樂裡所真正體現的海派文化氣質,我覺得是相當適合《繁花》這部劇的。
雖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上海流行音樂從來就沒有缺席過內地的流行音樂,在這個城市裡也出現過大量上海本地的歌手和音樂人,但實際上至少在最初的十幾年,上海流行音樂除了參與者戶籍層面的地域意義之外,是缺少其文化內蘊的。
更多的時候,上海歌手或者混雜在以北方語系為主導的內地流行音樂體系,或者就是從裡到外體現出深受香港和臺灣地區流行音樂文化的影響,但卻始終缺少那種梧桐樹般的海派風情。
直到李泉的出現。
即使李泉最早的專輯《上海夢》,同樣可以聽到他其中深受港臺流行音樂的影響,再加上“滾石唱片”體系下的參與制作,多多少少也會有些泛華語流行音樂的痕跡。但在專輯主打曲為代表的作品裡,李泉還是透過古典學院派的根基,以及屬於海派的清高、格調和品味,塑造了一種有著學院化氣質的當代海派流行樂,在同期嶺南流行樂,北方的民謠及搖滾的包圍中,由此體現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事實上,尤其是《2046》這張專輯,甚至可以說很多作品,就是為《繁花》“量身定造”的,比如《花花大世界》裡的音樂鏡頭轉換,就非常符合《繁花》裡很多光影、人流流動的場景。而《2046》這個專輯名,甚至和王家衛曾經的代表作《2046》不謀而合。
文雅填詞的《流浪狗》,雖然可以文字很難放到《繁花》裡的某個場景,但那個律動其實也特別匹配劇集的色調和節奏。尤其是拉丁吉他、電子律動加李泉的吟唱和滬語獨白,簡直是太適合《繁花》的BGM了。
其實,李泉作為海派流行音樂的代表,還不僅僅只是他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從第一張專輯《上海夢》開始,一直到第五張專輯《2046》,李泉的幕後也包括了林海、安棟、聶鈞、鄭偉等等音樂好友和搭檔的共創,讓他的海派音樂氣質也能體現得更為立體。
另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李泉的海派流行音樂,體現的是當代性及核心。李泉並不是去復古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那個國語時代曲,雖然那是上海流行音樂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時代。李泉的創作格局在於,他把二三十年代平移到了半個多世紀後,但卻用同樣多元包容的形態去詮釋了海派文化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立體交織的Fusion。
在《2046》專輯裡,最能體現這種海派Fusion精神的,就是演奏曲《德樂》。
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鋼琴家,李泉從《心世界》專輯開始,就都會安排一首鋼琴演奏曲,當年在《2046》專輯的釋出會上,李泉就說自己“做音樂的最大目的就是推廣鋼琴音樂”,“所以考慮用流行音樂的包裝,在每張專輯中都會加入一首鋼琴樂曲”,並表示他的“音樂是做給有思想、有個性、有閱歷的人聽的,太年輕的人聽不懂也沒關係,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的,以後就會懂了”。
但雖然說是為了推廣鋼琴音樂,其實到了《德樂》這首作品裡,更多體現的還是李泉的音樂野心。整首作品完全不是純粹的鋼琴演奏小品,大量的電子音色,甚至包括2Step的節拍,再加上張全勝的馬頭琴,整首作品已經成了包羅萬有的Fusion作品,像古典跨界,也像世界音樂或新世紀音樂,甚至還像鋼琴+電子的實驗音樂。
這,其實就是海派文化本身的核心。而《德樂》這首曲子的鋼琴演奏,除了李泉之外,還包括他特意邀請的師兄孔祥東。
當年的《2046》專輯,其實也是一張相當多元化的專輯,這種多元化並不僅僅體現在音樂元素,更是體現在多元交織的藝術形式互動上。
《2046》在創作上屬於多門類的交叉,像《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創作動機來自於同名的法國電影,《雪白血紅》的創作雖然來自於同名小說,但林海的歌詞,實際上也以現代詩的方式,將小說的全景化為詩意的斷面,而《Spring Ecstasy》本身就是對美國女詩人利茲特·伍德沃·斯里斯詩作的全新譜曲。
而在音樂上,《2046》這張專輯也是用了大量的電子元素,《流浪狗》也是李泉首次創作說唱類的作品。但即使是跨界說唱,李泉的作品依然有屬於自己的格調,或者說Flow。更北歐化的音樂氛圍,也為作品注入了說唱音樂裡比較鮮見的冷冽元素。
《2046》這張專輯的名字,源於專輯裡的一首同名歌曲,不過這首歌最初的名字其實是叫《2007》,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天中文化”要求改成了《2046》。而《2046》這個名字當時確實也挺有爭議的,而現在再看,更因為和王家衛後來的電影重名,所以反倒少了一點什麼。
專輯裡有一些在當時聽來很李泉的歌曲,像《我的人吶,你在哪兒啊!》,就有著《上海夢》時期如《難捨真情》、《走到這裡》和《救我》等等作品的旋律線條,古典與流行的融合,尤其是副歌部分的高亢的甩音,聽起來都是既唯美又激昂。
專輯主打歌之一的《這個殺手不太冷》,由李泉和他的老搭檔陳耶門共同填詞,據說當時陳耶門考慮到題材,更希望由方文山一起來創作,但李泉堅持讓陳耶門來主導這首歌詞。其實我個人覺得除了方文山之外,黃俊郎如果寫這個題材一定也會相當不錯,確實有可能有另一種開啟腦洞的創意。
,2046,專輯10首音樂,李泉
不過,《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敗筆在於它的副歌,其旋律的和絃走向,確實過於接近《天空之城》了,雖然細節上的處理是不一樣的,但和絃的運用和轉換,確實讓人覺得過於相似了。而且鍾興民的編曲,初聽也像是王菲的《寒武紀》。
專輯裡另一首我覺得可有可無,沒有甚至更好的,就是《愛是有故事的旅行》,合唱者陳慧琳也沒能像范曉萱那樣,提供音樂可能性的化學反應。其實當時的陳慧琳,因為有著“環球音樂”的背景,所以也常常會被單位安排和內地歌手合作,但無論是和“天中文化”的李泉,還是“非池中”的鄭鈞,陳慧琳的Feat.,始終缺少一些亮點。
《流浪狗》原本曾經考慮過陳小春或潘瑋柏來唱Rap部分,最後還是小魔女“報恩”式的回饋了李泉。雖然范曉萱並不是正兒八經的說唱歌手,但她口語化的語調和神經質的氣質,尤其是和李泉和聲過程中,兩個人快慢交錯、反切等等的默契,也讓整首作品有了一種神來之行的感覺,尤其是范曉萱人聲前置的處理,也增強了整首歌曲的質感及層次。
《2046》這張專輯是由“天中文化”發行的,之前在介紹《走鋼索的人》這張專輯時也特別提到,雖然《走鋼索的人》這張專輯有著各種的BMG印記,但實際上當時的李泉籤的是“New Melody”,只不過“New Melody”當時的發行夥伴是“BMG唱片”,所以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李泉簽約了“BMG唱片”。
之後,由於“New Melody”改組,李泉的合同也順延到了“NMG/天中文化”,所以再之後的《島中央》和《2046》兩張專輯,就都是在“天中文化”發行的。
而《2046》也是李泉在劉德華產業下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
由於“天中文化”當時的海外發行是和“環球音樂”合作,所以《2046》專輯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發行時,也分別借了“正東唱片”和“上華國際”的渠道。而內地發行商,則交給了前“上海聲像”老人胡戰英自創的“星漢音像”發行。
後來有機會在臺北買到了《2046》這張專輯的臺灣地區宣傳碟,對比了內地的“星漢音像”版,發行在印刷的層次和清晰度上,內地版真的是完敗,雖然彼此都是同時拿到“天中文化”的物料,但內地版在臺灣版面前妥妥的就像是影印後的盜版。
後來“星漢音像”還發行過一個換封面的所謂加印再版,那個估計是授權期過了後的私印,那質量就更是不堪入目了,我記得當時在“噹噹網”上,通常都是滿送的贈品,畢竟當時首版的《2046》也不貴,就十幾塊錢。
二十一年前,李泉說“太年輕的人聽不懂也沒關係,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的,以後就會懂了”,那麼二十一年後再聽這張專輯的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