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蘇素。
春節假期電影檔強烈推薦《第二十條》,一部寫實題材影片,正義與現實之間的抉擇引發我們共情。從每一個人物身上似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剪影,當你站在第三者角度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稀疏平常之事,更能發人深省。
人物一:男一號韓明
與韓明的感同身受來自於小編也曾經有過一段掛職經歷。為了孩子能讀重點中學,韓明一家三口從縣城搬到市裡,韓明透過掛職的方式在市檢察院工作。為了在掛職單位夾縫中求生存,韓明扮演著捧上維下的人物角色,對上司言聽計從,對同事關係小心維護,相信很多有掛職經歷的朋友也都是這麼做的。
也正是由於韓明的臨時工身份,使得他在處理案件時採用了依照慣例的做法,這樣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受處分的風險。但是一件一件的案件辦下來,事實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在張貴生為了女兒選擇最後一次上訪途中慘遭車禍,郝秀萍一個殘疾女性遭遇凌辱後面對生活的絕望選擇跳樓,以及自己的兒子因阻止校園霸凌面臨起訴的種種難題後,韓明終於明白,法不能為不法讓步,勇敢地站出來,為長期受迫害的王永強發聲,最終打破慣例,王永強無罪釋放。
韓明人物形象是大多數打工人的現實寫照,社會這所大學教會了我們: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對錯,只有怎麼能儘快解決問題的方法。小事講方法是格局,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還因循守舊,很可能葬送的是別人的人生。
人物二:陽光少年韓雨辰
韓雨辰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陽光少年,因制止同學間的校園霸凌,一度面臨起訴,面臨影響求學生涯的風險。
雨辰正是我們身邊天真無邪孩子的縮影,他們的世界觀簡單純粹,欺負同學就是錯的,他屬於見義勇為,不需要為此道歉。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給孩子們描繪了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當擺在他們面前的事情明顯錯誤時,他們自然會堅持自己的看法。
韓明為了勸兒子妥協去道歉,採用打撲克牌的方式,但依舊沒有成功。直到自己的母親為此被行政拘留後,雨辰說:早知道這樣,我早點道歉就好了。聽到這句話,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是什麼感受,我本人覺得心如刀絞,反而更希望雨辰能一直堅守自己不道歉的底線。
是的,孩子總會走入社會面對現實,但當他們為此困惑,不知道下次面對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的時候,作為經驗豐富的成年人的你會怎麼教給他們方法呢?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人物三:冠冕堂皇的張主任
步入社會總會遇到與張主任行事風格類似之人,表面上風和日麗,從來不把話說滿,但背後憑藉自己一時的權力興風作浪。這樣的人物安排一個有校園霸凌的兒子恰如其分。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走出校園,經歷了一次次的碰壁之後,你總有一天會領會這句話的深意。不是我們變得表裡不一,而是我們掌握了生存的本領。對所有人都掏心掏肺,一味的真誠以待,到頭來只會收穫一次次的背叛與傷心。都說年齡大的人會變得冷漠,我倒是覺得冷漠也未嘗不是好事,起碼是一種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人物四:淳樸無知的王永強
王永強是典型的淳樸農民代表,一心只為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沒有足夠的錢給女兒治病,飽受欺辱。最後選擇借高利貸,一步步將生活推向深淵。
沒文化真可怕。聾啞女兒治病心切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但生活就是這樣,面對困難,需要我們冷靜客觀分析事情的利弊,對於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切不可採取不正當的方式去解決。為什麼我們總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學習雖然不一定帶給你光輝的前程,但隨著你學歷升高,知識的累積,會接觸到更高層面的世界,眼界開闊的人再也不會採取借高利貸治病的愚蠢方式。
人物五:好司機張貴生
張貴生因制止了一場公交車上的猥褻事件,在監獄度過了三年,出來後,女兒一再鼓勵父親要為自己伸張正義,在最後一次上訪途中慘遭車禍而死。
這與前段時間播出的《三大隊》有異曲同工之處,片中的程兵蒙冤入獄,重新步入社會後,影片中呈現了一個看見公交車上小偷偷錢包而置之不理的畫面。人之初,性本善。經歷了不平之事後,我們自然會選擇保護自己。但這樣做的人多了,社會將會陷入“法為不法讓步”的惡性迴圈,你想要的歲月靜好,有朝一日終成夢境。
法律沒有錯,那錯在誰呢?我們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正當防衛和麵對校園霸凌的處理方法呢?法律需要完善,社會仍需進步,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小編自述:電影看完,小編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看著身邊的兒子,想對他說點什麼,但欲言又止。害怕兒子會像片中的雨辰一樣問我:媽媽,我要是遇到校園霸凌該怎麼辦呢?聰明如你,期待您的見解
您的每一次駐足,都是我堅持每日更新的動力!感恩遇見!感謝有你!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