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龍年央視春晚已經結束一個星期了
但關於這場晚會的討論聲從未停止過
比如本屆春晚最差的五個節目
有劉謙的相聲,有黃綺珊的歌曲,但最讓人意難平的還是岳雲鵬的相聲
01
岳雲鵬孫越,央視春晚的老人了
前後參加了6次
遠超他的師父郭德綱
作為德雲社的當紅相聲演員,又有那麼多場次的歷練
岳雲鵬的春晚之路應該越走越平整,越走越舒坦
作品水平應該越來越高
現實卻是:
相聲說得越來越差,底線一直被重新整理
02
就拿今年的《我要不一樣》來說吧
整個作品和標題沒有任何關係
用媒體人常說的一句話叫“標題黨”
十一分鐘的表演時間裡,單就是介紹演員名字就用了兩分鐘
唯一的包袱就是文化人沒文化
期間還出現了孫越嘴瓢的現象
知道的這是6次登上春晚的老人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首次登上春晚舞臺的小鮮肉
03
關於岳雲鵬孫越的作品
網友們的感受是:
絲毫感受不到這是國內最好的相聲演員該有的表演
更糟糕的是
有學者指出岳雲鵬的春晚相聲調侃偉人詩詞,觸及到了“庸俗媚俗”底線
是哪一首詩呢?
即毛志東主席寫的《卜算子·詠梅》
其中有這麼一句: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岳雲鵬為了完成和孫越的比賽,答出一句含有“三朵花”的詩詞
把“山花”說成了“三花”
其實就是諧音梗
04
經常關注喜劇領域的小夥伴都知道
諧音梗是很多喜劇人常玩的套路,尤其是脫口秀演員
用諧音梗當包袱逗笑觀眾
本身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岳雲鵬在春晚舞臺上調侃毛主席的經典作品
就有些不合適了!
要知道,春晚,尤其是央視春晚
是數億國人在大年三十晚上必吃的一道文化大餐
藝人可以營造輕鬆輕盈的氣氛
但有些底線不能觸碰
05
藝人拼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
這是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常說的一句話
經過二十多年的進展
德雲社已然成了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體
班社內部很多演員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岳雲鵬孫越能夠多年登上春晚舞臺
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援
因此,他們更應該在“文化”方面給其他藝人做出表率
難道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都找不到“三花”的詩詞
非要用毛主席的經典作品當包袱?
06
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有商家利用諧音梗把某個成語當成店鋪名稱
比如略勝衣綢(略勝一籌)
名震衣時(名震一時)
難渴衣夢(南柯一夢)
偶衣為之(偶一為之)
千金衣質(千金一擲)
始終如衣(始終如一)等
這些店鋪名確實體現出了人類的智慧
但也在無形中給小朋友傳遞出了錯誤訊號
讓他們誤以為這些店鋪名才是真正的成語
相聲應該高雅,還是應該低俗
目前最合理的回答是:雅俗共賞
但這裡的俗是通俗,即反應老百姓生活
而不是把偉人的作品拿來調侃
因此,這一次是岳雲鵬錯了
希望他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好好研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