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落後了六天,在上班前的最後一天,眾望所歸的《第二十條》,終於迎來了逆風飛揚。
“自信的電影從來都是靠口碑贏麻的,二十條後勁很足”、“排名前三的電影都看了,第二十條最值得一看,因為它有深度有角度”。
“從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故事入手,展現了柔軟真實、善良堅強的高貴品質,透過影片把大家渴望的公平正義給完美地詮釋了出來,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
“第二十條不拿冠軍,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有內涵和沒內涵的區別,遲早的事”,太多太多這樣的留言了,看到一條條發自於觀眾肺腑的聲音,胸中的鬱悶一下子就暢快了起來。
一條條的留言,讓我想到了當年的《我不是藥神》,記得若干年前,《我不是藥神》在上市初時,也遇到了相似的滑鐵盧。
可之後的好口碑讓它一舉封神,多年以後再來看此片,發現它依然是那麼的生動感人,而這部電影能夠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它推動了醫保的改革,可以說,此片具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該片上映後,它也是引來了諸多的非議,一些悲觀的人認為,影片只是藝術,它只生活在童話裡。
這些不太樂觀的人,用自己狹隘的思想,去桎梏它、嘲笑它、打擊它,可最後發生了什麼呢?它的出現不僅拯救了無數的癌症患者,更推動了醫保的建設更為全面更為完善。
現在《第二十條》與《我不是藥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站在立意深遠的角度上,為了未來生活的更美好添磚加瓦。
所以,你可以質疑它的藝術加工,卻不能質疑它的積極影響,因為,一句“法律不是冰冷的邏輯”,這句話道出了太多人的心聲。
“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了不敢樂於助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幫人的並不一定會有好報,沒準一次的好心相助,就成了一生的負累。
什麼時候讓好人能無所顧忌地做好事,什麼時候讓見義勇為者不再蒙冤受屈,未來,還有太長太長的路要走。
那麼身為普通大眾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不是對著不完善冷嘲熱諷,也不是對著未來心灰意冷。
我們應該面對著不平不公之事,發出我們的聲音,讓為眾人抱薪者,不凍斃於風雪之中。
透過最高檢高調地評價《第二十條》,我們看到了耀眼的希望,更看到了未來的方向,電影是什麼?它不僅僅是娛樂的工具,它更是一種擔當,一種自信文化的輸出,不能讓娛樂至死麻痺了我們的神經,更不能讓灰色佔據了高地。
在此感謝張藝謀導演與眾多優秀的演員,是他們把社會中一些真實的問題給尖銳地反映了出來。
他們是敢於直面的人,是勇於挑戰的先行者,在這裡為勇敢者點贊,相信這部片子一定會對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同時透過此片的逆勢飛揚,也讓我們看到了清醒的人始終佔據著大多數。
其實從“崑山反殺案”,就已經讓人們看到了正當防衛的判罰開始改變了,見義勇為作為人性中的閃光點,它不容被閹割。
當然,作為一部電影,它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可影片的巨大成功與引發的積極熱議,一定會讓我們看到改變的勢不可當。
這裡借用一句評論“張貴生,是來不及的第二十條,郝秀萍,是來得及的第二十條,而韓雨辰,是未來勇敢的第二十條”。
希望我們都是幸運的韓雨辰,不再是口不能言,聲不能發的郝秀萍。
在《第二十條》中,有無數個淚目的環節讓我們為之感動,最後,韓明的慷慨陳詞讓我們忍不住地鼓起掌來。
說得太好了,“什麼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沒有天理的國法,我也不相信沒有人情的天理!”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那法律的權威來自哪裡?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
每一句都振聾發聵,每一句,都是老百姓的心聲,樸實無華的話語,一句句擲地有聲,這就是真實感人的《第二十條》。
前半段為了迎合於春節檔的歡慶氛圍,影片製造了無數個搞笑的梗,可卻沒有引來多少的笑意。
畢竟不是搞笑片,隨後,層層推進的劇情,讓觀眾們的心,很快就被揪緊了,聾啞人郝秀萍出場了。
她,瘦弱的身軀像個孩子,可強大的母愛又像個猛獸,她與丈夫王永強是不幸的,為了給孩子看病,他們向村霸劉文經借下了高利貸。
本來以來孩子可以得到救治,可沒有想到利滾利的債務,壓得他們再也無法直起身來,劉文經打著欠債還錢的旗號,一次次將魔爪伸向了郝秀萍。
軟弱的王永強不敢反抗,他被當作一條狗鎖在了自己家的院子裡,而劉文經的一次次發洩獸慾,讓無助的郝秀萍生不如死。
她不能言語更無法反抗,衣衫破碎、滿身的傷痕,身心遭到巨大創傷的她,再也無法忍受了。
開啟房門,郝秀萍對著屈辱的丈夫打出了“我要去死”的手勢,王永強在鐵鏈子的桎梏下早就泣不成聲了。
為了妻子女兒,王永強決定不再任人宰割,他憤然出了手,幾拳下去,讓從來沒有吃過虧的劉文經暴怒了。
他一邊躲閃著一邊咆哮著,他對王永強說,他要拿出車裡的刀砍死王永強,既悲憤又恐懼的王永強聽此話,一下子就喪失了理智。
他追上劉文經,用手中的剪刀想也沒想的就捅了二十六刀,雖然,刀刀都紮在了劉文經的身上,可它們大多是不致命的。
從刀口的深淺可以看出,當時的王永強是多麼的慌亂與恐懼,雖然,王永強並沒有殺死劉文經的主觀,可刀子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有兩刀入口較深,它讓劉文經成了重傷,最後,劉文經進了醫院,而王永強則因傷害罪被捕入獄。
強勢的劉家,他們何曾吃過虧,向來是他們欺負別人,作為村裡一霸,他們早就習慣了別人的唯命是從與唯唯諾諾。
這下劉文經竟然被懦弱的王永強所傷,劉家怎麼能善罷甘休,劉父在幕後策劃著一切,他們不僅要要王永強的命,還想還劉文經“清白的身”。
他們向上逼迫政府,向下欺壓郝秀萍,不僅派出人手堵住檢察院的大門,還綁架郝秀萍可憐的女兒,逼郝秀萍就範。
強勢的雙管齊下,讓郝秀萍完全沒有了還手之力,要不是她遇到了堅持原則正直的檢察官呂玲玲,他們王家真就完了。
之後的事情,在同樣是檢察官韓明的參與下,事件發生了質的變化,本來韓明並不是一個果敢的人,他被隨大流的氛圍長期裹挾著。
“別人都是這樣判的”,“你就認了吧,為了孩子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吧”,他機械地勸著自己的當事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沒有感同身受,他只能按部就班,終於,不公的事情落到了他的身上,兒子的正義出手,卻遭到了無恥的脅迫。
大人或與已經被社會磨得冷漠,他們早就學會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孩子的心還是純真的,他們還相信正義,願意見義勇為。
可就是這次單純的路見不平,讓韓明的兒子韓雨辰不僅蒙受了不白之冤,他們一家更付出了母親被關一個星期的慘重代價。
這樣的遭遇,讓哪個孩子敢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面對著兒子直逼心靈的問話“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能上嗎?”韓明無法回答。
還有公交車司機張貴生,本來他是不該死的,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
可一次正義的出手,卻把他的生活全毀了,不僅丟了工作,更受冤入獄三年,三年的牢獄生活讓張貴生的心死了,可他的女兒卻沒有死心。
從始至終,女兒丫丫就一直想還父親一個公道,因為,她不相信好人沒有好報,她不相信正義的結果是這樣的。
可她不知道自己的一意孤行,卻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在最後一次上訪中,張貴生丟了性命,公義沒有討回來,親人卻永遠不在了。
丫丫流著眼淚問韓明,“見義勇為有錯嗎?好人不能當嗎?法律只保護壞蛋,不保護好人嗎?”
韓明同樣無法回答,當無助的郝秀萍,為了不再讓劉父拿孩子作脅迫,她絕然地從高樓上跳了下去後,韓明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
是一如既往地隨波逐流,還是勇敢地站出來為弱者發聲?最終,韓明做出了忠於內心正確的選擇。
作為王永強一案的主辦檢察官,他給出的結論是無罪,不予起訴,什麼是遵循司法慣例?法律的權威來自於哪裡?難道不是老百姓最為樸素的情感期待嗎?他大聲地疾呼“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一個人的人生”!
最後,韓明動情地說:“一次犯罪汙染的是一條河流,可一次錯誤的裁決,汙染的卻是整個水源”。
《第二十條》為什麼具有現實主義意義,就在於它說出了億萬老百姓想說的話,什麼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