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競爭異常激烈,與《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相比,《紅毯先生》的表現不盡人意,《第二十條》票房都破10億了,而《紅毯先生》的票房還未能破億。
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大家紛紛把矛頭都指向了劉德華,認為他缺乏票房號召力,是《紅毯先生》票房遇冷的罪魁禍首。真相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紅毯先生》票房的失利,我認為有一個人他的責任更大,只是因為他躲在了背後,很少有人瞭解。
2015年甯浩與徐崢、董平三個人共同創辦了歡喜傳媒,他們共同持股40%,為實際控制人,一起參與電影製作的投資拍攝。
拋開甯浩和董平不談,徐崢才是最有爭議和影響的人。想當初,他的《囧媽》直接把所有院線都擺了一道,直接獨家賣給了線上。這件事在當時影響極大,徐崢算是將自己利益最大化了,而忽視了院線利益,這下樑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而《紅毯先生》這部電影的主要投資人就是歡喜傳媒,徐崢又在歡喜傳媒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這麼一看,《紅毯先生》不受院線待見就情有可原了。
歡喜傳媒在出品方中佔據6個席位,總共才11個出品方,已經超過一半,不坑你坑誰啊!
大家一直在抱怨《紅毯先生》的排片不合理,要不是早上,要不是深夜或者凌晨,總之黃金檔時間和你無關。這下原因找到了吧!
在這種情況下,《紅毯先生》票房好才奇怪了,它連最基本的排片量都沒有,何談競爭力,所以不要再說劉德華沒有號召力了。
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在2.6億,但是加上宣發等費用會更多。目前看《紅毯先生》票房想要逆襲,難度係數太大,可能真的要虧本了。
電影行業還是要講究一個互利共贏的啊!徐崢當初種的因,現在掛的果,怨不得別人啊!《紅毯先生》票房肯定達不到預期收益了,2024年歡喜傳媒首戰折戟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