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北往》是由白敬亭、丁勇岱、金晨、左小青、劉鈞、姜妍、劉冠麟、胡可、塗松巖等人主演的電視劇。
全劇進入下半段,漸近尾聲。為什麼說快到大結局才發現,全劇最悲催的人不是牛大力,而是他。這人是誰呢?
牛大力追求姚玉玲的過程中吃盡苦頭。早先是姚玉玲對他的不理不睬,其後,姚玉玲看上了汪新,牛大力心中酸苦難當。姚玉玲和汪新戀愛後,牛大力終於死心了,誰知不久之後姚玉玲又和汪新分手了,牛大力重燃希望,再次踏上追愛之旅。
好容易盼到姚玉玲鬆口,賈金龍又出現了,賈金龍兩個照面就把姚玉玲的心俘虜了。
這裡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有一句話說“人們總是希望摘到那個踮著腳尖才能摘到的蘋果。”汪新和姚玉玲,屬於兩人踮踮腳尖就能收穫對方的愛,賈金龍和姚玉玲亦然,馬燕和汪新亦然,唯獨牛大力和姚玉玲,牛大力追求姚玉玲不是踮腳尖,而是跳起來摘,甚至架個梯子他都摘不到。
某個角度講,牛大力的悲催結果是他自己造成的,與任何人無關。是他欲求太盛,太貪心,眼高手低。
以他的條件,如果不把姚玉玲這種女神級的女子作為求偶物件,像蔡小年那樣腳踏實地,選擇一個你配得上她,她也配得上你的女子,其實是很幸福的。
古人說“知足者常樂”,也可以體現在這裡吧?
那麼,為什麼說快到大結局才發現,全劇最悲催的人不是牛大力,而是他。此人是誰?
“老瞎子”憑他靈敏的嗅覺,在火車上嗅到一名女子的氣息,認定是他被人販子拐走幾十年的女兒。
他跟下列車,那名女子厭棄地將他喝開,消失在人群中,“老瞎子”茫然失措,老淚縱橫。
馬魁問他說,你肯定那人是你女兒麼?你記得你女兒氣息和她一樣麼?“老瞎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老瞎子”的女兒被拐走時還是一個嬰兒,幾十年後應該三四十歲,那名女子二十幾歲,首先年齡對不上。其次,“老瞎子”記憶中的女兒氣息,是嬰兒的氣息,與那名女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由此可見,“老瞎子”發現他弄錯了才難止老淚,感到憑嗅覺是找不回女兒了。這是令人扎心之處,卻還不是最悲催之處。
而在劇中,最悲催的人正是“老瞎子”吧?
除了他女兒被人販子拐走,他因此哭瞎了眼睛,從此流連在列車上尋找女兒,淪為一名乞丐,十分悲慘之外,還有一個更加悲催之事。而這,正好從那名女子的厭棄態度中反映出來。
假設“老瞎子”找到了他被拐賣的女兒,已經三四十歲、有家有室有自己生活的女兒會接受他嗎?
馬健是一名棄嬰,馬魁和他非親非故。自從收養了馬健之後,將馬健從襁褓中一天一天養大,朝夕相處,情感傾注,使馬魁對馬健有了很深的感情。“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多數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吧?
反之,“老瞎子”與女兒有血親關係,但是女兒從記事起和“老瞎子”沒有生活過一天,也不知世上有這麼一個父親。
“老瞎子”對女兒的愛意如故,歷久愈深,女兒對他會是什麼感覺呢?如果“老瞎子”和女兒重逢相認之後。
至少有兩種情況吧?其一、女兒條件很好,大富大貴,必然把“老瞎子”供養得非常好,“老瞎子”四十年尋女,老懷甚慰。
其二、女兒的條件一般,人到中年壓力山大,子女的教育支出、求職的壓力、結婚買房等費用的壓力、公婆養老和醫療的壓力等,全都壓在她和丈夫的肩上,面對突然冒出的“老瞎子”父親,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負擔,生出“相見真如不見”的感想呢?
如果是後者,“老瞎子”是不是極為悲催呢?如同瓦上加霜。
通常而言,大富大貴的人家畢竟是少數,而“中年危機”於大部分人都有。與此同時,“老瞎子”幾十年的行乞習慣,諸如不講衛生等,也許會與她們格格不入。這當然是一種推理,卻又很難說它不會發生。
“老瞎子”對女兒的愛令人動容。這是世界上最偉大最感人的一種愛,不止是人類,動物亦然。
一位老作家說,“一次火災之後,主人清理餘燼,發現一隻母雞全身焦黑,俯地不動。主人用腳一踢,雞身化為飛灰,一群小雞由灰底下冒出來,吱吱喳喳,滿地奔跑。母雞用身體作擋火牆來挽救小雞的性命,在烈火中粉身碎骨,父母之愛的偉大,在此盡現。”
“老瞎子”便是這樣的一個父親,他的遭遇讓人嘆息。他的悲劇,甚至會在延續到與女兒相認後,相認的場面想象的有多美好,也許就會有多失落。
相信劇中的相認的場面,一定是皆大歡喜的。
以上是筆者根據劇情的分析。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