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3日,林青霞70週歲生日。
近些年大家的生活越發向內求,對公眾人物的關注明顯遞減,因為許多個人經驗都不具備可參照性。
所以咱們不說青霞姐姐的絕代風華,而是八一八,她是怎樣度過中年危機的,畢竟幾乎每個女性,在中年階段都不會覺得太容易。
能做的大概只有四件事——戒貪嗔,斷情執,養身心,塑自己。
網上流傳一個說法:在49歲之前,林青霞的文化知識儲備可能還不如一個普通初中生。
用一個細節蓋章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有點片面,但當時的林青霞,跟後來的質地確實差別很大。
將近五十歲,在金聖華推薦下,林青霞第一次讀到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才聽說“卡夫卡”這個名字,卡夫卡是初中語文課綱裡的知識點。
她中學的時候成績不好,渴望上大學,力量卻實在有限,怎麼也考不上。少女時期那種灰撲撲,迷茫的感覺,太讓人熟悉了。
直到在西門町打工的時候被星探看中,得到機會演了《窗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進入娛樂圈,成為流水線上一枚高速運轉的零件,僅1974年到1979年,就拍攝了55部愛情文藝片,最多的時候同時應付6部戲,兩個星期沒捱過床,在片場靠著牆就睡。頭摔進玻璃櫥窗,假髮套捲入水下機器,死裡逃生。據說幾名製片人當面爭搶她的檔期,每個人身上都揣著刀或槍。
一個浮華熱鬧且高強度執行的環境下,人很難“做自己”。
茫然、疲憊、失序,如果讀書又少,找不到心靈的穩定支撐,是非常容易痛苦的。
年輕女孩最容易陷入愛情的時候,一般是內力空虛,對外界依賴感強的時候,秦漢就是這個階段走進了林青霞的世界。
這段愛情對她的損耗,坊間已經說了太多。
年輕女孩的情傷可能並不是具象的某一個人,而是一種因為自憐而自造的氛圍感。
對一個具體的人祛魅是分分鐘的事,他做出一件讓你下頭的事兒就完了。但對一種氛圍去魅,就像對著一團迷霧的叢林射擊,那可太難了。
於是稀裡糊塗的牽扯很多年。
25歲在新加坡參加影展,有天服了安眠藥昏睡不醒,八卦說她是為情自殺。林媽媽保護女兒,解釋說她只是想好好睡一覺,為了參加活動時狀態好些。
自殺未遂的傳聞,讓她陷入巨大的輿論壓力。
拍《新龍門客棧》最後一場,左眼受傷角膜開裂,她一路哭著從敦煌回到香港。
有時候我們是多麼需要這樣一點傷病當作藉口,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地痛哭。
結婚讓大美人有了一個短暫的靠岸。
高齡生養兩個女兒,42歲生的邢愛林,47歲才生了邢言愛。
高齡生育相比年輕生育,病痛風險更大,抑鬱機率更高。而她依然要溫柔而勤勉地經營著繼母女關係,邢嘉倩與她一直相處融洽。
一位女性,假如從不當眾控訴高齡生育的艱辛,婚姻中的隱忍委屈,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令人心疼的優雅了。
你不會知道一箇中年女人的體面背後,是多麼強大的自我消化和剋制。
林青霞父母都有心理危機,母親麻蘭英患有抑鬱症,2002年一個冬天的凌晨從自家12樓跳下。2006年,重病幾年的父親林維良也撒手而去。
年少的時候只知道生離,到了中年,死別這件事漸漸具象了起來,送別的故人也越來越多。從三毛、鄧麗君,到張國榮、黃霑。隨著朋友一一離散,她也陷入最低谷,夜夜失眠,娛樂雜誌多次拍到她出入心理門診,她自己也不避諱。
岸不會一直都在,只要出海就難免遇見風浪。
2018年娛記爆出邢林的離婚傳聞,說邢李原在外有私生子,瞬間一片譁然。
究竟離沒離,有私生子沒有,她從沒正面回應,到了這個年歲和段位,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她早就放下了情執。
林青霞的處變不驚,沉心靜氣,還是要追溯到被嘲“沒文化”的那些年。
曾有一位教授去拜訪她,看見豪宅裝修很雅緻,卻沒有什麼書,林青霞也相當坦率,說自己很少閱讀,頂多翻翻心靈雞湯之類的書,不會看嚴肅的大塊文章。教授告辭時,她硬塞給人家一大本時尚雜誌當禮物,鬧了笑話。
還有一次,因為不知道翻譯家楊憲益是誰,加上一位女友在旁邊蛐蛐“幹嘛天天泡著見老人家”,她於是推掉了金聖華費心安排的會面,還把原本做禮物的一條駝色開司米圍巾送給了“大帥哥”胡軍。
後來她才知道楊憲益是翻譯界泰斗,更是一位風趣可愛的老人,後悔得直搖頭,連說“別提了”,這成了她“最難忘的憾事”。
因為自己的寡見少聞,錯過了寶貴的人和事,與機會失之交臂,遭人嘲笑——女神與我們並沒什麼不同啊。
她下苦功夫,研讀《紅樓夢》《百年孤獨》,還有毛姆、海明威、杜拉斯、契訶夫、太宰治、普魯斯特、昆德拉、張愛玲等名作家,漸漸明心見性,整個人脫胎換骨。
港大、港中大凡有名家講座,她總是悄悄來,坐在最後一排,聽完悄悄走。
為好友黃霑寫的悼文《滄海一聲笑》,成了她寫作的起點,也算是好友冥冥之中的提攜吧。
最開始寫作的三年裡,她把自己關在書房,反反覆覆至少修改十遍,熬夜是常態,最終只磨出5篇文章來。
按說“笨鳥”也不該只拿出這麼少的作品,我猜想謙遜背後其實是有一些自卑在的,卻因為這一點淡淡的自卑,做事格外審慎,令人信賴。
就這樣,她終於成為了自己理想中那“半個讀書人”。
林青霞從來不是天賦型的寫作者,相反呈現出一種踏踏實實的“拙感”,文字有相當的厚度,就是一個成熟年長、見過世面的女人,誠誠懇懇跟你講她經歷過的各種有意思的事情。
▲山東老鄉莫言寫給林青霞的書法
光鮮之下,她也需要久久服藥,長期忍受睡眠問題,還因服藥意外摔下床,肋骨骨折。但年復一年,還是要練瑜伽,養陽氣,看中醫,一邊損耗一邊儘量與身體和解——否則呢?
不知不覺就明白了馬爾克斯那句話:生命中所有燦爛,都要用寂寞償還。
74歲談著8個男朋友的慶奶活得當然好,斷了情執戒了貪嗔的青霞姐,又是另一種好。
哪種更好?沒有高低之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捱過什麼樣的劫難,享受什麼樣的快樂,規劃什麼樣的餘生。不憋屈不擰巴不被迫不勉強,都好。
程硯秋先生的《鎖麟囊》,把命運起伏和自我覺知,唱得蕩氣迴腸——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共勉!
當你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評論區來聊~(紫宸)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