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一直在追看《再見愛人》,麥麥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議題。
她上週的表現,也的確危險。
李行亮為了她愛吃青團專門飛了一趟上海,她的反應是,都專門飛了,怎麼只買青團。李行亮買了所有口味,但是麥麥第一口吃的不是她喜歡的鹹蛋黃味兒,因此挑剔。
張泉靈問你到底要什麼禮物,她說,貴的包包。
張泉靈問她自己為啥猜得那麼像,麥麥一連三問,“你先生也是這樣的人?你也是這樣的人?理工男都這樣?”張泉靈顯然震驚於她的邏輯。
這一切都讓她再次進入輿論漩渦。
在評價她之前,我想先說另一個人,張婉婷。
那個曾讓胡彥斌拿起氧氣瓶,憑一己之力讓全網“窒息”的女人。
節目裡,張婉婷和宋寧峰,是最雞飛狗跳的一對夫妻,走出節目,他們並沒有離婚,而是在今年夏天,迎來了第二個孩子。
也隨即迎來網友被欺騙感情一般的暴怒——“怪胎、戲精、戲如人生”……甚至還有更難聽的咒罵。
最近一檔播客裡,聽到張婉婷的聲音。她分享了走出節目後的生活變化,以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現狀。
大抵如她所言,吵架與恩愛,都是真的。
《再見愛人》之後,張婉婷面對的網暴,遠超過她的想象。強硬如她,無法免受其擾,選擇了主動“逃離”。
她在懷孕二胎期間舉家搬去了上海,離開生活了十多年的北京。
她把微信名字從張婉婷改成“小張”,因為“張婉婷”彷彿已經成為一個形容詞和羞恥符。
她知道很多人在網路上換著花樣罵她,但她沒有放下手機,而是一條條看過去。
今年春節,張婉婷開啟手機,想著大過年的,大家總會嘴下留情,送上祝福的吧。結果,收到一條留言:你去死吧。
回頭看,很多人質疑張婉婷參加《再見愛人》的初心,只是為捧紅宋寧峰。
她坦言,沒那麼“偉大”,雖然確實有私心,希望更多人看到他的好,順便也是接個工作;但根本上,是他們當時的婚姻狀態確實有問題,它更像一把救命稻草。
“知道上《再見愛人》就像做一場手術,把你開腸破肚,會很疼。沒想到的是,疼完傷疤也會一直存在。”
張婉婷說,節目結束播出後的一段日子裡,才是婚姻最大的考驗。
兩個人曾約定好去離婚,預約登記的那天,剛好是《再見愛人》大結局播出的那一天。
她爆哭——“不離了,咱們不去了,我不想今天熱搜是宋寧峰求婚張婉婷,那邊是民政局偶遇宋寧峰張婉婷離婚。”
節目中她在經歷產後抑鬱,二胎後她又因母乳虧欠陷入消極情緒,甚至在馬路上驚恐症發作,瀕死感來襲,直接被120拉走……
在鋪天蓋地的謾罵中,她曾真懷疑自己有病,跑去醫院掛精神科。
抱著好好過下去的願望,她和宋寧峰一起參加了線下心理療愈課程。開玩笑說,那一刻,她才意識到,自己需要來的是這個地方,而不是《再見愛人》。
張婉婷溫柔細膩的陳述,和節目裡那張常常劍拔弩張的臉,形成巨大的反差。
她們都是真實的,也都不是一個人的全部。
那一刻真切意識到,有多少愛著的女人,在痛苦掙扎的情緒漩渦裡,在某個階段,突然變成了“瘋女人”?
曾經讓全網不理解的還有朱雅瓊。
《再見愛人》第一季裡,朱雅瓊與王秋雨,相差10歲、相伴19年的婚姻走到盡頭。
節目裡,朱雅瓊呈現出了很多“不可理喻”的場面,和情緒崩潰的瞬間。
她穿上婚紗拍照,告訴對方這是給自己補辦的婚禮。
她會擅自行動,臨近集體出發,一個人跑出門彈琴唱歌。
她會故意無視王秋雨,找其他人一起外出活動。
而她在對方眼中,也是一個會在廚房著火時開心地“嘿嘿失火了”的女人。
一個人到中年還像少女一樣的女人,一定是被保護得很好。
朱雅瓊離婚後,也承認老王對她的照顧和保護。
大家會說:“老王很愛你,只有你看不到。”
會勸:“這麼靠譜的男人,小姑娘,你要想好。”
好像離婚的決定,就像一個愛作的“瘋女人”的鬧劇一場。
可這背後,有朱雅瓊在婚姻裡的“求而不得”。
她想要一場婚禮,對方覺得這種儀式感沒必要。
她想要一個擁抱,對方只是敷衍地在倒數計時掐表。
她想要自己的專業和愛好被認可和欣賞,對方卻認真覺得“不好聽,不喜歡”。
離婚後,老王才明白:“我認為對的給了你,好的給了你,但是對方不想要,不是她需要的。”
所有渴望的求而不得,最後只會站在對立面變本加厲。
她的“發瘋”讓我想起《再見愛人》海報上的一句話: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說回張婉婷。
作為《再見愛人》此前被網暴最厲害的女嘉賓,在這一季節目開播後還在自嘲:“我彷彿能聽見網友說,這個楊子真該娶張婉婷。”
她在節目裡全然攤開婚姻裡的不堪。
兩個人日常激烈爭吵,吵到她一個手抱著孩子一個手掐著對方脖子。
好像只有罵出了最難聽的話,自己才能舒服,婚姻才能繼續。
她當眾說碰到自己是宋寧峰命好,而自己卻找了一個拖油瓶。
幾乎所有場合,張婉婷都在輸出,宋寧峰開口就會被“沒收說話的權利”,或者“禁止發言”。
節目裡張婉婷數次憤然離場、當眾崩潰,讓參加節目的楊迪無所適從。
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掃射全場,不夠“體面”的時候,她只會更加崩潰:“為什麼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全身而退?”
幾季節目看下來,會發現,每一個“瘋”女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被貼上了“強勢”、“愛作”、“不知足”的標籤。
到現在的麥琳,同樣如此。
命運總是驚人地相似。
她們當然有各自的問題,但也沒大到,彷彿“惡女”圍剿獵殺。
麥琳當然很大問題,她的文化水平有限,見識也少,理解不了很多事情,網感也差,俗氣,容易說出踩網友雷點的話,表達不出想表達的意思。
翻譯成人話就是:見識少,認知低,俗氣,愛攀比。
但她確實為這個家奉獻了青春和血肉。她見識少,她的時間和精力花哪去了?大部分是花在這個家上了啊。李行亮精神是受苦了,但他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兒女雙全,還有人打理家裡,他也得到實際的利益。
我在麥琳身上看到很多身邊婦女的影子。
她們理解不了什麼是情緒價值,正向反饋,不懂四兩撥千斤,不會管理容顏和身材,只會一味發洩情緒,背後其實是巨大的自卑和心虛。
婚姻生活,本質是扯掉所有標籤以外的道場。
沒有任何外人眼裡的“好”,可以終身豁免。
那些崩潰的,看似不夠體面、聰明的女人,當然都有自身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功課。
(“我就是有病才來這了,我好好的,我用來這嗎?我要讓你們看笑話嗎?” 這何嘗不是張婉婷們的呼喊和求救)
求證自我價值的朱雅瓊,認清自己心理生病、要先療愈自己的張婉婷,以及要學會真正愛自己、不要在配偶身上寄生價值感的麥琳。
她們不是無法自控的“瘋”女人,而是誠實暴露脆弱的“笨”女人。
她們不是個別的例外,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常在。甚至就是曾幾何時、某個階段的我們自己。
(張婉婷為麥琳發聲)
那個迷路的、病了的女孩,當然需要快快長大,變得更加強壯獨立。
就像今年脫口秀舞臺上對女演員的建議,去面對更大的生命課題,去活成更有能量的女性榜樣。
可就像唐香玉在舞臺上的回應一樣:可我要先解決眼下的問題,這就是我當前的困境。
我們要允許每個女人發聲。
我現在很開心地看到,離婚後的朱雅瓊重啟自己的創作路,一年寫出三十多首歌曲。
選擇“我們好好過”的張婉婷,正視自身的“潰爛之處”,主動尋求幫助,在吵吵鬧鬧中繼續去解愛的練習題。
希望麥琳別白挨那麼多罵,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成長。
我相信,也祝福,現在的麥琳也會找到“丟失的自己”。
“這個自己”,才是這得失如常的人生裡,我們最不能錯過的人。
她們沒有“瘋”,她們只是,還沒有長大,沒有來得及變更好。
漫漫人生,誰敢說自己有足夠的幸運,永遠生活在風平浪靜裡,永遠沒有外人看著繁花似錦腳裡踩滿玫瑰的尖刺,永遠沒有被身體和現實打敗的時刻?
當我們有一刻,變成或者被逼、被塑造成另一個“瘋女人” 的時候,我們也不希望一個轉身,只有幸運者的大聲嘲諷,倖存者的幸災樂禍。
如果不夠完美的人,背後就空無一人。
那大概才是更悲傷的故事。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為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選小程式註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