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琳引發輿論狂潮,眼尖心細的網友們紛紛變身面相學家,逐漸從這位話題婦女的臉上看到了一位故人的影子,越看越像,越看越像孿生姐妹:
“這不傅首爾嗎?”
“果然擁有這種面相的人就讓人喜歡不起來呢!”
“你還真別說,連說話的樣子都有點像呢!”
甚至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帖子發出了【極限二選一】——“如果一定要在傅首爾和麥琳之間做選擇,你會選誰?”
像嗎?確實。
從臉型、說話的神態,再到對丈夫的苛刻,都如出一轍。就連丈夫們在節目裡蔫兒不拉幾的樣子也完美契合。
都算不上美麗溫柔與大度,都不夠討喜,所以時隔一年,她們倆如傳遞接力棒般地相繼成為了“不被觀眾待見的主婦”。
但我想說,這只是冰山一角。
她們確實很像,但真正相似的地方在於骨,而不在皮。
“我美嗎?”
麥琳和傅首爾都不算普世標準裡的“美女”,但相較於其他女嘉賓,她們卻格外在意美不美這件事。
麥琳,大家都知道了,一大早起來就化妝,化到顧不上收拾行李,顧不上準備早餐,我都懷疑李行亮給她配的咖啡她老人家是否有空喝。
結果上了車之後,姐妹兒還在化……
化化化,化到忘乎所以,化到讓黃聖依眉頭緊皺。
麥琳笑著解釋:我從小就知道自己不好看,所以要化啊,我如果我像你們一樣,天生素顏就很好看,就不用化啊。
她笑著,儘可能表現出接受現實的從容坦然,而觀者感受到的卻更多是心酸與尷尬。
除此外,從節目第一期開始,她就一直很在意“胖不胖”這件事,包括她和其他男嘉賓相處時如何“沒有邊界感”,其實也是在自證女性魅力,過度退後和過度向前的背後往往都是匱乏。
有一說一,跟葛夕和黃聖依比,她的五官和身材的確略顯普通,但也沒有到不堪的程度,又不是女明星,沒有人苛求她,張惠妹發福成那樣還照樣開演唱會呢不是?
所以跟客觀事實和他人反饋無關,外貌層面的焦慮和自卑更多源於她的內心。
無獨有偶,去年傅首爾也曾袒露過自己的外貌焦慮。
行為上沒有太明顯的表現,但她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希望老劉能這麼誇我,你是一個漂亮的、充滿魅力的、有吸引力的女人,但他從來沒誇過。”
這是對老劉的期望,也是她內心深處特別想要去確定的一件事——“我真的很美嗎?我的女性魅力真的可以成為被愛上的理由嗎?請你用無限的誇獎來沖走那些自我懷疑吧!”
有人說她沒有自知之明,其實她是沒有這個底氣,沒有底氣才特別需要外部誇獎的洗腦。
不然的話,她就不會在對老劉表達感謝時如此自謙:“謝謝你愛上當年那個普通的我、相貌平平的我。”
“我本來就很美”“我其實很有女性魅力”,是她們腦中並不存在的信念,也是她們努力想要補上的虧空。
無關虛榮,當然也不是所謂的“醜人多作怪”,而是心中的某個傷口在病急亂投醫般地尋找一味速效藥。
以有用的方式活著
麥琳和傅首爾們力證“我很美”的背後是長期被當作工具使用的不甘,是個體完整性持續被切割的呼救。
先看麥琳,第三期播出後,大家都對她毫不關心李行亮精神世界這一點深惡痛絕,那麼請問,李行亮就關注麥琳的精神世界嗎?他如果打心底想找soulmate,為什麼可以心安理得地跟“俗氣”的麥琳過了這麼多年日子?
相較於被看到和被理解,他更需要的是被照顧。
年少失去雙親,他需要一個類似於家的東西去倚靠停泊;他對媽媽存有愧疚,所以他需要找到一個像媽的伴侶,透過對她好來減少對親媽的虧欠感。
恐懼與孤獨讓他雙眼蒙塵,哪裡來得及看到那個完整的她。最新一期不也說了嘛,他不能接受自己在麥琳心中不是第一位的,希望她對自己的關注度降一降,也是降到50%就可以了,不能再低了。
與其說他娶了一個女人當妻子,不如說他邀請這個女人配合自己演一段遲遲走不出的劇情,人設固定,使用功能在先,所謂愛與浪漫,大概只是一種後續獎勵。
所以他的浪漫,彷彿在照著偶像劇劇情逐幀表演,缺點由心而發的衝動和熱忱。麥琳生完二胎後,他送上一幅錦旗,落款上寫著“贈李家大功臣麥琳”,這可能才是戳破所有粉紅泡泡讓女主角心頭一涼的真心話。
而麥琳呢,她當然也不是“無辜”的。
一段關係是“共謀”的結果,工具化是雙向的,她也沒把李行亮當作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去愛,而更多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可憐蟲”。
她習慣於做一個服務者,習慣於透過服務別人來獲得自我價值感的情感模式。無奈若干年後,“可憐蟲”對她的需求度大幅下降了。
她的作,是將時針撥回從前、不斷證明自己重要性、好讓舊模式持續運轉的固執(想想那些窮日子吧,是誰在勤儉節約撐起大後方),也是被壓抑的生命力破籠而出、恣意伸展的回撲(我就鬧就不懂事啦,難道要讓我變默默付出的透明人嗎)。
什麼是生命力?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論,就是本我嘛,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嘛,是內驅力的根本來源嘛,什麼性感、性魅力、性張力都在這個範疇之內嘛。
一個人在意自己好不好看,大機率在意的是別人能不能無所顧忌地撲向自己,而絕不是因為胸前佩戴的三等功勳章多麼閃耀;一個人在意別人好不好看,大機率是在意自己能不能無所顧忌地撲向別人,而不是他家的房子大不大。
十分關注美貌,是性本能在隱隱作祟的表現。
為此而焦慮不已,是因為那種衝動在自己的生命裡已經消匿很久了,可能從走在街上再也沒有異性搭訕開始,甚至可能從更小的時候想要一條漂亮裙子而被家長呵斥不懂事開始……
很多網友說麥琳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大家覺得你有錢有閒,完全可以對生活做出各種規劃,比如搞搞理財(像鮑蕾),比如做一些短期內無回報但能夠愉悅自我的事。
可她偏不,她非要以過往付出為籌碼從李行亮那裡不斷索取回報,彷彿她是一個為了生活不得不付出勞動的乙方,過去好多年被身為甲方的李行亮買斷了,甲方拿到了成果卻因合同條款不明而不知如何分賬,所以她一直催債,糾纏不休……
發現問題了嗎?關鍵在於,她不覺得過往的付出、吃的苦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投資,她不會覺得甘之如飴、苦中也有樂,而是“我在壓抑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求配合你罷了”。
本我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但潛意識被馴化已成的模式又讓她不得不如此。
趙敏不會因為張無忌娶了周芷若就跟小張要青春損失費,因為男人是自己看上並追來的,戀愛的快樂也是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的,由於一直遵從本心,那麼在此基礎上的每一步都算得到,沒有虧了一說。
而麥琳之所以會有那麼強的喪失感和被剝奪感,並將另一半視為債務人,是因為她從一開始就將“我想要”的聲音調到了最低,吭哧吭哧背起了另一份人生。
她有怨有悔,但她習慣了為他人而活,便只能不斷要求獲益者給自己買單。
傅首爾又何嘗不是呢?她可比麥琳懂事多了,一直在做“正確”的事。
小時候家境窘迫,她得做懂事的女兒;長大後早早結婚生子,勤儉持家,努力奮鬥,她要做小家庭的頂樑柱。
她總在擔心自己能不能撐起這個家,能否應對好未知的動盪,卻似乎一直沒什麼資格去做一個任性的女兒和驕縱的妻子。
她會渴望那種好像沒有做什麼具體貢獻也會被寵愛的人生,輕鬆又瀟灑。不像自己,似乎用無盡的勞碌才能交換來一點愛意。
突然不懂事地強調“我本來就很美”、要求老公誇誇“你一定美爆了”,不過是那些遲遲未被正視甚至曾被蓋上醜陋大戳的慾望在發出哀鳴。
做性感的自己,比什麼都強
本我發展健康的人會有一個這樣的共同特質——直溜,暢通,不走Z字。想要的,直接去拿直接去追,不太會屈從心願、迎合外部標準,哪怕那個標準看起來無比正確。
而個人完整性總是被切割、自我欲求總是被無視的孩子,他們常常會陷入一種“明明做了很多也擁有了很多,但就是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的困境之中。
他們常常會在不同的節點發出自我叩問:努力,是為了應付恐懼;付出,是為了安撫家人。那麼自己呢?
為家奉獻的賢妻良母,家庭事業一肩扛的無敵女強人,那是父母、社會、另一半認可的角色,那是你演得出色的角色,卻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當一個人早早就掩埋了內心的衝動與渴求,之後走得再遠也不過是陷入迷途而已。
所以當主婦和女強人不再“懂事”,而是開始糾結於一些“無用之事”,關注功能性之外的自我價值,看起來可能不甚體面,卻可喜可賀,因為那是一種關於“回家的探索”。
放下對慾望的恥感,沒羞沒臊地承認“老孃就是想要招蜂引蝶,就是想要做顛倒眾生的萬人迷”,也好過,將長期做不了自己的委屈哀怨憤怒通通宣洩到他者身上。
不論是今年的麥琳,還是去年的傅首爾,之所以不討喜,之所以會被說苛待自己的丈夫,是因為她們內心的隱痛藏了太深太久了,明明很重要的人生課題被疏忽拖延太久了,以至於它看起來那麼難解,於是她們不得不放棄在自己身上使勁兒,而採取對另一半無限索取的策略。
但有用嗎?沒用,一個送禮物送不到自己心趴上,一個直接處於疑似抑鬱狀態(至少在去年節目裡),比留一手還不支稜。
已經說過了,工具化是互相的,正所謂“一個被窩睡不出兩種人”,你自己都在深刻地懷疑著自己的女性魅力,對方的生命動能能高到哪裡去呢?
所以這事兒還得靠自己,再華美的禮物也是過眼雲煙,再精心的浪漫也可能是拙劣的模仿。不如多聽聽內心的聲音吧,最難以啟齒的那一個可能正藏著最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