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汪小菲“斷供”了,有人說大S“賴賬”了,網路上的討論如火如荼,搞得咱老百姓一頭霧水。其實,這“斷供”二字根本是個誤會!這年頭,能有房貸、還能按時還款的,才是生活贏家,汪小菲在離婚後依然按時還了大半的房貸,不是鐵杵成針、心裡想著孩子是什麼?說汪小菲“斷供”,這不是寒磣他嗎?
這事兒一出來,網友的“吃瓜”熱情也是爆表。一些人義憤填膺地覺得“汪小菲斷供”不夠義氣,另一部分人則力挺汪小菲,說他作為父親盡到了最大的努力。這房貸的真相其實不難理解,當初買房的時候,為了手續方便,房子寫在了大S名下,雙方按約分擔了貸款。可是婚一離、事一散,人家汪小菲已經不住那房子了,繼續供也只是為孩子盡責而已。這事兒放誰身上誰都不願意吧?
不過,人們的憤怒也能理解,畢竟現代社會講求平等,一個家裡的經濟負擔不應只壓在男人肩膀上,大S也不該因為前夫出面承擔就覺得理所當然。網友們一邊倒地支援汪小菲,調侃著:“汪小菲斷供不為難,他已經盡力;大S還房貸也應當,責任均攤才是好婚姻。”網路上類似的評論不斷,更有網友直接喊話大S:“房子你住著,房貸你也該管!”
其實這樣的誤會早有先例,離婚雙方對經濟責任的認知差距,經常讓人誤會。前幾年某位明星離婚後也是這樣,房產問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雙方都指責對方不負責任。最終經過調解,原本住在房裡的那一方承擔起了該負的經濟責任。這類“斷供”誤會背後,往往是情感斷裂後的財務糾紛,雙方因為情感上的芥蒂,溝通不暢,導致經濟責任的分配不明確。
這件事帶給我們一個啟示:夫妻間的經濟安排要儘早說清楚,特別是在房貸、子女撫養等問題上。把所有事情攤開講,別到了離婚才發覺責任劃分不明。結婚不易,離婚更難。未來,在處理財產問題時,不妨學學歐美一些經驗,提前簽訂好財產協議,讓雙方責任更明確,這樣在情感破裂後,也能平穩渡過。
其次,離婚後,繼續為孩子的生活提供保障,是一種責任,未必是義務。但父母雙方有義務讓孩子的生活不受到影響,所以對於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支出要有明確分擔,確保各方的責任得到尊重。
“汪小菲斷供”一事,猶如茶壺裡的風暴,看似轟轟烈烈,其實不過是夫妻責任分擔的誤解。這件事帶給我們啟示:家務事不要避而不談,責任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