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間,我們河北出品的電視劇《故鄉的泥土》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這部電視劇講的是我們河北無極農村的發展故事,又是滹沱河流域的事兒,按理說,老編我已經無原則地幫著鼓吹一番才是。然而,劇評人的責任良知告訴我,舉賢不避親,批評也不能避親,劇作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目前來講,這部《故鄉的泥土》不行。它的主要問題出在“劇本太老”上。這兩天,網際網路上出了一個樂子,某個趙姓女編劇被資方說劇本太老,高導演為了這個女編劇而得罪了資方,被踢出局,而這個女編劇竟然因為自己沒被踢而專門發個微博慶賀一下。“劇本太老”這事兒,是業內非常值得注意的。這個老,主要體現在落伍的套路式上。這一點,在田運章編劇的《故鄉的泥土》當中,也有體現。
田運章編劇是河北無極人,寫無極的故事,當然是手到擒來的。在《故鄉的泥土》當中,村民們要求包產到戶,男女主角反抗婚姻包辦要自由戀愛等等,都是具備當時的時代與地域特徵的。但是,這些整體寫實的故事,因為田運章老師落伍的創作筆法,而造成了劇作呈現一種嚴重狗血劇的狀態。
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這種落伍技法最致命的地方在於,它其實是喪失了電視劇的故事性。我們先拿《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來舉個例子。這部小說為什麼好看呢?甚至於,曾經拍攝成為電視劇之後,為什麼好看呢?因為它懂得如何編織衝突,把敘事重點放在編織上。赤壁之戰,這小說可沒把兩軍作戰當敘事重點,而是把兩軍這邊如何做戰前準備、如何鬥智鬥勇當敘事重點。
這麼做,讀者和觀眾就形成了巨大的故事期待值。前邊攢勁兒了,這個故事的衝撞力才會形成。您看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真交戰的戲,很少,噼裡啪啦就完事兒了。這種做法,反倒是好看,故事性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