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天,新片《》票房剛過300萬,對於來說,無疑又栽了個大跟頭。
首日票房僅僅只有200萬出頭,次日票房更是跌至100萬出頭,最終上映首週末只拿下了區區300多萬。
而預測總票房更是從800萬跌至600萬。
黃曉明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這部新片票房會如此慘淡!
但顯然,他也是有所預估的。畢竟在新片首映禮上,他也是再度回應了關於女友葉珂的爭議。但這一次不像上一次那樣輕描淡寫,而是直接鞠躬道歉,甚至一度帶著一絲哽咽,而鞠躬更是長達半分鐘。
他說道自己很害怕因為女友爭議耽誤了新電影,也是特別說道,這時候真的很需要大家的支援,並且表示一定會處理好自己的私人的事情。
上一次回應爭議還是說這是一件很樂呵的事,人生無非就是我笑笑別人,別人笑笑我。
可是如今,他再也笑不起來了。
態度是更為誠懇了,行動是更為堅決有力了。
一切都是因為新片的上映,讓他是壓力倍增,擔心女友的爭議會影響到新片的表現。
所以,就在新片上映之前,女友葉珂是率先發文道歉,更是決定退出網路。果真,就在黃曉明道歉前後,葉珂是已經銷號退網了。
儘管有著女友葉珂的道歉退網,還有黃曉明的深鞠躬道歉,但顯然都無濟於事,並未能挽救新片。
而實際上女友爭議對新片的影響是有限的,更多還是影片自身出了問題。
《戴假髮的人》是黃曉明全新階段轉型的開始,在之後就又出演了各種型別片,諸如《最後的真相》,還包括未上映的《陽光俱樂部》。
單單從角色型別來看,這些影片中的黃曉明都是與過往完全不同的,極具顛覆性的,而這樣的顛覆首先是形象上的顛覆。
先前上映的《最後的真相》中,一開始黃曉明飾演的律師是滿臉鬍渣,言談舉止放蕩不羈的。
而到了如今《戴假髮的人》,黃曉明飾演的孟中,還未成為律師之前,也是一個不修邊幅的一個人。而在成為律師之後,更是一個頭發稀疏的禿頭造型的律師。
從外形來看,《戴假髮的人》是更具顛覆性的,而這樣的設計又是黃曉明主動提出的,甚至為了角色一個月暴減了30斤。
可以看得出,黃曉明確實卸下了包袱,但是這樣的外形設計還是要為角色和故事服務的。從結果來看,顯然整個敘事層面是一團糟,角色人物也只是流於表面。在演技方面,黃曉明也是表現一般,未能與整個形象方面達成完美融合,沒有引發觀眾的共鳴。
《戴假髮的人》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顯然是有著現實底子的。而在影片中也是觸及了不少現實話題,從一開始的家庭、教育,到後來的各種案件,諸如“民工討薪”“未成年性侵”等,觸及到了很多極具尺度的話題,但是挖掘表達有限,只是流於表面,沒有能夠深挖。
因為這畢竟是一部電影,時長有限,而這部影片無疑在求全求多,犯了大忌,什麼都想要,自然就無法集中敘事表達。而多線交叉的敘事手法,加上故弄玄虛的視聽語言,更是對觀眾是極不友好的。
《戴假髮的人》首先確實是犯罪懸疑片,但大量亂入的驚悚元素,讓人誤以為在看恐怖片,而驚悚元素的插入有時又是不合時宜的,更多是以巧合的形式加入的。
原本還是一部有著現實基底的影片,因為這樣的設計就大大削弱了影片的現實性。
影片故事的開始是始於一次意外,但意外的前提是各種壓力的疊加,而意外又最終改變了人物的命運。
意外,成為了人物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而在最後揭曉真相那一刻,這場意外更像是命運開的一個玩笑,黃曉明飾演的孟中,被那個戴假髮的人給戲弄了,但更是被命運給戲弄了。
而這才是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也是影片的主線。
影片講述的就是普通人被命運洪流裹挾著前進的故事,可是在整個敘事和視聽語言上過於凸顯技法了,淡化了主線表達,顯得混亂突兀,甚至刻意。尤其一次次的反轉,完全就是為了反轉而反轉,尤其最後好友的反轉。
原本不是一個複雜的故事,可是最終被拍得是相當複雜,甚至是故弄玄虛,沒有更多深挖,深刻表達,只是炫技式地表達。
這部影片就是形式大於內容的範例,視聽技術上的呈現沒有很好地為角色和故事服務,反而是為了凸顯這些,讓形式與內容顯得過於脫節了。
年近半百的黃曉明,確實很努力,但又什麼都想要。綜藝、電視劇、電影,一個都不落下,似乎就像這部影片一樣,也都什麼想要,可是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都要,不可能全都做好。這樣的天才畢竟太少太少了。
到了《最後的真相》,黃曉明更是做起了監製,但這部影片也是失利的。
如今到了《戴假髮的人》,票房更是慘不忍睹,在情感受挫遭遇翻車之際,電影又遭遇了撲街,黃曉明真的需要好好再思考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