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想推薦一下“露絲”凱特·溫斯萊特的新片《LEE》。
剛好藉著這個契機,“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裡的“露絲”溫斯萊特在《LEE》的活動現場重聚,還上了熱搜。可能很怕網友不知道這倆人是誰,熱搜詞用的是“泰坦尼克號傑克露絲重聚”。
小李子非常正式,西裝革履,髮型一絲不苟,他甚至準備了稿子,介紹溫斯萊特出場“我的摯友,你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是變革性的”,以及“我這一代最有才華的演員之一,獨一無二的凱特·溫斯萊特。”
接著溫斯萊特上場,作為朋友,兩個人的舉動讓人特別驚訝,他們竟然不約而同的接吻,顯然是有十足的默契,然後緊緊相擁。
《泰坦尼克號》上映至今已有27年,我們感嘆歲月如梭,看到二人重聚,也羨慕他們之間的友誼。而在27年間,兩個人也都貢獻了很多經典作品。
去年,小李子合作馬丁·斯科塞斯拍了《花月殺手》,凱特·溫斯萊特則拍了這部《LEE》,並在這部電影中“又”一次貢獻了大尺度表演。
《LEE》是一部傳記電影,凱特·溫斯萊特在片中飾演傳奇攝影記者李·米勒。
李·米勒原本是一名時裝模特,後來成為《Vogue》雜誌的署名戰地記者。米勒退休後,晚年隱居於英國農舍,電影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李·米勒的兒子透過一系列的照片、書信,和自己的母親展開不同時空的對話,展現李·米勒一生的大幕,徐徐拉開。
作為傳記片,《LEE》工整到甚至有一些刻板和無聊,已知主角的經歷和命運,劇情和對白就多少顯得寡淡和無味,但我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恰恰是導演勇於讓電影的表達方式顯得“平庸”,因為導演深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凸顯主角李·米勒本身,以及她的經歷、她的訴求、她為對抗性別歧視做出的那些努力。
李·米勒是二戰期間唯一的戰地女記者,用溫斯萊特的話說,她是“女人中的女人,重新書寫了意志力、力量、勇氣和同情心”,出於對李·米勒的尊重和喜歡,溫斯萊特為這部電影傾注了從業以來最大心血,甚至第一次當製片人。為了完成電影,前前後後花了九年的時間。
電影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了李戰地採訪的部分。透過女性視角去呈現戰爭的殘酷性。
戰區的人們流離失所、婦女慘遭蹂躪、老人和孩子眼含淚水,吃不果腹。
然而另外一邊,軍官們卻穿著威風凜凜的軍裝,在漂亮的別墅裡觥籌交錯、酒池肉林。
電影還有一段戰爭戲份,李在槍林彈雨中奔跑,整個人被嚇到止不住的顫抖,她用相機將這一切記錄下來。
但是,戰爭最可怕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戰場上的兩軍交鋒,而是為戰爭付出的代價。電影用極其殘酷的鏡頭,對準了達豪集中營。一間接一間的牢房、一節接一節的火車車廂,塞滿了屍體。
面對以上這些,李·米勒沒有怯懦、沒有退縮過,她總是第一時間舉起相機,拍下眼前這一切。
戰場上摸到了鬼門關、經歷了最深層的苦難,李·米勒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我相信她的後半生都沒有了真正的開心。
然而,她卻遭遇了不公,拍攝的照片雜誌拒絕刊登,此時李的憤怒、抓狂,溫斯萊特展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彰顯戰爭的殘酷,電影還不斷呈現女性的不公。
她和男同事去採訪,自己被拒之門外,只因為自己是女人。
男人不讓女人插手戰爭,因為在他們眼中,戰爭中的女人只會成為犧牲品,事實也確實如此,被壓迫、被侮辱、被驚嚇的總是女性,她們對穿軍裝的人的恐懼,甚至不敢接李遞過來的麵包。
拍攝這部電影,溫斯萊特傾盡全力,也做出很大犧牲。她幾次貢獻大尺度表演,電影開場不久就上身赤裸,上一次拍這樣的戲份,沒記錯的話是《朗讀者》。
影片中另一場大尺度戲份,是在希特勒的浴室裡,李躺在浴缸裡,精準復刻了李·米勒那張經典照片,在希特勒的浴缸裡洗澡。
溫斯萊特為電影藝術的奉獻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她用精湛的表演,還原了李·米勒的一生、復刻了一張張經典的戰地照片。
接受媒體採訪時,溫斯萊特不斷強調李米勒突破女性界限,如何重新定義女性氣質,可以說,這是今年看過的最出色的女性題材電影之一。
遺憾的是,《LEE》很難有機會登陸內地大銀幕,不僅因為大尺度鏡頭相對敏感,更因為它是一部紀錄電影,缺少商業賣點,不會得到國內片商的垂青。
不過,想看這部電影的影迷朋友,可以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