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寄生蟲》在2019年在海外橫掃國際電影市場的時候,韓國電影人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迎來的竟然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如果說《寄生蟲》還不熱烈,那麼時隔兩年之後的《魷魚遊戲》使得韓國影視從業者又一次醉生夢死,然而輝煌過去後,韓國電影跌落的太快了,以致於國內觀眾還沒有回過神,韓國電影馬上就從巔峰衰落了,而這一次的衰落,或許我們有幸見證。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首爾之春》或許是韓國電影的《無間道》,此後,也許韓國電影免不了香港電影之前的命運。
《首爾之春》是一部典型的韓國電影,本片講述的是1979年12月12日,韓國發生的一次軍事政變,在軍事獨裁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後,保安司令官全鬥光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而與此同時,首爾警備司令官李泰信試圖要鎮壓這一次的軍事叛變,但最終,李泰信在孤軍奮戰後被人揹刺,此後,全鬥光開啟了屬於自己的軍事獨裁統治,這對於韓國來說,是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
《首爾之春》其實應該叫“漢城之春”,因為直到2006年,韓國才將自己的首都從漢城改成“首爾”。當然,這跟電影並沒有本質的關聯,而電影的內容也不必過多的敘述,這是韓國電影一貫最熟悉也是最擅長的故事,政治題材。而且本片中的演員以及故事的設計完全是喜歡韓國電影的觀眾喜聞樂見的。上一次現實主義政治題材的影片還是《南山的部長們》而本片的尺度更是大膽,當然,這種大膽要是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確實是大膽,但是現在來看,尤其是當這件歷史事件被塵埃落定之後在去講述,自然也淪為了一種解構性質的記述,跟大膽的關聯並不大。
當然,這些都不是這部電影應被關注的點,本片應該被關注的點在於韓國電影把自己能想到的招數用完後,還有什麼?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本片不過是一部輓歌題材的影片,就如同香港電影在走向落幕之前產出來的一部《無間道》一樣,那部影片幾乎是香港電影在衰落前的轟轟烈烈的輓歌,然而當時的觀眾們都在期待香港電影繼續朝前的時候,香港電影卻從此一蹶不振了。我們並不希望韓國電影在本片之後結束自己的輝煌,然而現在看來,這個期待已經很困難了。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看過去的2023年韓國電影的整體表現,基本上就能預測一下之後韓國電影的真是走向了。2023上半年,韓國電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本土電影只佔兩部,剩下的都是好萊塢電影為主的外國電影,而對於韓國電影人來說,這還不是最悲慘的訊息,下半年的韓國電影略有起色,然而全年來看,這種起色對於韓國電影本身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一直到2023年十二月份,韓國電影韓國電影人總聯合會破產,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韓國已經沒有人願意投資電影了,好萊塢電影在韓國橫衝直撞,韓國本土電影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
為什麼說《首爾之春》是輓歌,因為本片的題材是韓國電影的亮點,等於說是,韓國電影已經將自己的底牌全部和盤托出了,但是《首爾之春》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它所帶動的韓國11月份的觀影人次也只是達到疫情前的百分之四十多而已,甚至連一半都沒有過去。即便是韓國電影人這樣努力的拍攝屬於自己的故事,韓國電影依舊是很難繼續前進,這毫無疑問是一種悲劇的開始。
自從的《寄生蟲》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成功之後,韓國電影可以說是跟國際電影市場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然而在這次親密接觸之後,尤其是當《魷魚遊戲》引進了網飛之後,韓國電影真正開啟了衰落的步伐。表面上看,網飛涉及到韓國電影市場,是對於韓國影視走向國際化進行的正向推進,然而網飛本質上卻是院線電影的掘墓人,流媒體平臺擠壓傳統院線電影已經在網飛這裡進行了很多證明,最被人所熟知的《愛爾蘭人》幾乎讓馬丁斯科塞斯徹底告別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這看似是促進了電影人創作,實際上,網飛對於發行渠道的壟斷,卻斬斷了韓國電影的底線。
此後,韓國院線電影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投資人,沒有誰能在財力上跟網飛抗衡,而網飛這個怪獸在逐漸豐富自己的創作團隊同時,毫不留情的對於韓國本土電影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打擊,在這樣的攻勢之下,即便是本片,即便是韓國人最為驕傲的題材出現,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本土觀影人次斷崖式下跌,再一次為韓國電影敲響了喪鐘。所以,《首爾之春》即便在國內喜歡韓國電影的影迷當中有著自己的口碑,然而它卻展現的是韓國電影的尷尬局面,此後的韓國電影,或許已經徹底的不行。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