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時常在電視上看到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顯然這是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謙謙如玉,力壓群雄,在國家陷於苦難的時候,挺身而出,選擇對日寇出手。當然他也教出了功夫之神,為我國武術文化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不得不說,歷史上的葉問和我們想象中的有著巨大差距。他的一生可以說跌宕起伏,曾經闊綽過,也曾破敗過,曾娶得如意嬌妻,也曾天各一方,他的經歷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葉問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家中數代為官,追尋祖先,甚至能找到北宋丞相那裡。到了父親這一代,經營多年,葉家也成了名門鉅富,在佛山無人不知。按理來說,出身這種家庭的孩子,基本上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過的是大少爺的生活。實則葉問童年並沒有高人一等,反而是比較接地氣的和傭人們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直到6、7歲了,葉問的個子始終長不高,像個女孩子。父母一討論,乾脆學習武藝強身健體。都說窮文富武,學習武術,想要不受傷,就得拜得名師,時常用藥酒擦拭身體,人來人往都得送禮,對於葉家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因此很快葉問就被送往了陳華順門下學習詠春。
武術也是講究傳承的,自然大門大派下好乘涼,陳華順本身功夫不淺,還是南海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因此收徒眾多,門人遍佈天下。葉問被送去當徒弟的時候,老爺子已經70了,只能理論上指導他。葉問別看個子小,可架不住人家天資好啊,詠春拳本身又是女子防身術,適合嬌小、柔弱的人練習,葉問進步很快。
老爺子看到葉問的天賦,也樂得收他當關門弟子,這可不是普通弟子,都說拳怕少壯。任你年輕時候如何的武藝絕代,老了也變得不能打了。這個時候有人來踢匾,那就得關門弟子上去接戰。
陳華順時常培養葉問和其他徒弟的關係,希望自己死後,依然有人能教導葉問。1908年,葉問學習詠春八年,算是略有小成。手中有藝,心中自狂,葉問時常和同齡人過招,往往總是收不住手,導致他人致殘、受傷,家中也因此賠了好大一筆錢。
而葉問的形象有著很大的欺騙性,哪怕學武多年,個子依然是一米六左右,看起來像個大姑娘多過小夥子,再加上說話盛氣凌人,可以說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總是引起周圍人動手。恰逢此時西方文化入侵,葉家望子成龍,就把葉問送去香港學習西洋文化,希望他能收起武人那一套。
香港是什麼地方,英國的殖民地,在這裡人分三六九等,華人往往就是被欺負的那群人。個頭矮小的葉問,基本上總是被西方學生當成欺負的目標。其他的華人被欺負,不是選擇退學,就是選擇息事寧人,當時國內的思想也是如此,學的是知識,不是來惹事的。葉問卻不是這麼想,他認為捱打就要還手。
一次意外的糾紛,把葉問卷入,對方看到他矮小的個子,自然是拿他下手了,結果西方學生看走眼了,被出其不意制倒在地。其他人選擇一同衝上,只看葉問左避右閃,透過遊走擊打,使得幾位高大的學生一敗塗地,從此他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直到20歲前,葉問都是一邊讀書一邊錘鍊武藝,他把一些西方理論和發力方式用於武學,也讓詠春拳在他的手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回到佛山後,葉問並沒有閉門造車,而是經常參加一些集社,一次他帶著表妹上街遊行,與一位軍官發生了摩擦,這個時代掌握武器的人,就有著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利。在交流未果後,軍官立馬拔槍威懾。但比他更,快的是葉問。一個轉身握住對方的手槍,提前壓下槍芯,讓對方用力無濟於事。這次後他的父親也越發的擔心,為了讓他變得成熟,家中安排了葉問的婚事。
不久後,葉問娶得清末外交官張萌恆的後人,張永成。婚後的葉問衣食無憂,家中事業也不用他來操勞,總是約上幾個人進行比武。而張永成可不是電影中的那般潑辣,而是一個溫柔體貼的人,她很少干涉丈夫,慢慢的葉問不僅打架鬥毆,還沉迷上了吸大煙。
時間來到幾年後,佛山淪陷在日本人手中,葉家家產被剝奪,本以為這樣日本人就算放過他們了,哪知道對方聽到了葉問在佛山武術界的名氣,立馬找上門來。日本人說是希望見識中國武術,但無疑是想要打擊中國人,張口閉口“東亞病夫”!
當時不少武術大師勸他忍一時之快,但是葉問卻回答:“這關乎民族氣節!”隨後葉問應戰,日本找來比試的那個人人,個子高大,不似東瀛人,看到瘦弱的葉問,顯然不放在眼中。他空門大開,指著褲襠:“來啊,小猴子!”
葉問一個上前,就鑽入對方懷中,順勢一帶,讓大個子日本人失去重心,隨後立刻收手,一句“承讓”代表結束,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武德,也是禮儀,但日本人看來,這只是一時大意,不算輸,非要搏個生死。這也是葉問唯一一次和日本人交手,沒有電影中的那麼熱血,以一敵十。為了杜絕日本人報復,他背井離鄉。
後來聽說他參加了抗日組織,當然這很少有人能證實,《葉問》一書中也並未記載。葉問在漂泊的幾年中,不斷地進行武術方面的完善,也由於上過西式學校,他的教學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通俗易懂。漸漸地,即使飄無定所,也有很多人上門拜師求藝。
最終定居在香港,此時的葉問,年過50,他的門人弟子也開始增加,在部分徒弟的幫助下,葉問一家人終於突破封鎖得以見面。也是在這個時期,一個14歲的少年前來拜師。少年叫李小龍,他的想法並不獨特,就像很多華人孩子學武一樣,不是為了強身健體,就是為了不受欺負。
一位面相大師,曾在葉問家中看過李小龍,這孩子雙腿天生有缺陷,一長一短,走路帶坡,他還笑著說:“走路腳跟不著地,那是短命相!”沒想到此後一語成讖。葉問還是比較重視這個徒弟的,也叮囑他不要爭勇鬥狠。
詠春拳隨著李小龍的成名,也走到了大眾的眼中,但因為它的複雜性,並沒有被列為國家標準套路。不過就以影響來說,詠春拳在民間僅次於太極拳。縱觀葉問的一生也是波瀾壯闊的,他雖寄名於李小龍才讓世界得知,但不失為一代武術宗師。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右上方關注,每天都有新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