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如果離婚的話,我不要兒子,只想要女兒。
因為他是我的影子,全家只有她和我最像。
李行亮首次在節目中情緒崩潰落淚了。
這一幕也讓很多人都看哭了!
90%的男人離婚都會選擇兒子,為什麼不選兒子,反而選擇女兒呢?
除了李行亮口中所說的女兒和他的個性和性格最相像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擔心離婚後,女兒沒有了爸爸的依靠,會被媽媽麥琳壓迫欺負。
這裡的壓迫,當然並不是指麥琳不給女兒吃飽喝暖,而是她會在精神上去壓迫自己的女兒。麥琳就連幾十元的漢服都不願意給女兒買。
麥琳:我給了她優越的生活,為什麼要我去理解我的女兒?
這句話的窒息度達到了10分。舉個例子,就好比女兒明明想要吃蘋果,麥琳卻拿了10個梨給女兒吃。當女兒拒絕的時候,麥琳還會說我都給你10個梨子了,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她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壓迫感,從來不考慮到女兒的感受。
可想而知,女兒在這樣的媽媽的教育下,將來會多麼的糟糕。她大機率會形成卑微的討好型人格或者叛逆。
正是因為預知了未來,李行亮才堅持要女兒的撫養權。而兒子,在李行亮看來,兒子和媽媽麥琳很合,他們不會有這樣的衝突。
一定程度而言,麥琳骨子裡是重男輕女的。因為她也從來沒有得到過原生家庭無條件的愛,所以她也不懂得該去如何去換位思考理解女兒,給女兒無條件的愛。
沈奕斐:沒有一種孤獨,比愛的人完全不理解你,更孤獨的了。
李行亮淚崩:我家沒人了。
這句話的殺傷力簡直是巨大的。它的背後是多麼大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原來李行亮一直不肯和麥琳離婚,是因為他是孤兒了。一旦和麥琳離婚,在他的潛意識中他就是孤身一人了。
這就是為什麼麥琳都那麼作了,李行亮依然能夠容忍的原因。
麥琳,一定程度就是他孤獨世界的一束光和救贖。他要牢牢握住這一束光,哪怕這一束光真的拿不出手。
李行亮至始至終都沒有離婚的念頭。
李行亮和麥琳就是兩條平行線,壓根就不在一個層次中,兩個人的溝通都是無效的。
李行亮:以前我從來不相信能夠有人能夠解決我和麥琳之間的問題。這一次我相信了。感謝我們的共同的朋友安安。
安安是麥琳和李行亮都非常信任的好朋友。
她很快就點出了麥琳和李行亮身上各自的問題。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麥琳認為需要付出,才能得到愛,所以她配得感很低。
所以她給予了李行亮滿滿的母愛。她認為只有這樣滿分的愛,才能讓李行亮有負罪感,從而好掌控李行亮。
而李行亮從小因為原生家庭父母關係很冷漠封閉,所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婚姻觀。他很害怕情緒外露,他認為情緒一旦外露或爆發,就很丟人或者世界崩塌。
所以他的情緒一直都很穩定,一直都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從來不會拿到檯面上來說。
安安:哈佛幸福課有2個觀點,很適合你們倆人。沒有人會進來。你們看似一個家庭,但你永遠是你,改變永遠得從你自己開始。你永遠無法去掌控比爾呢,一旦對方不受控,你就會抓狂,為什麼不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裡呢?
安安的這一番話,是針對麥琳的。
儘管麥琳聽完之後,依然有點懵。但是她似乎也有點軟化了。
麥琳才明白,原來她自己這些年對李行亮的壓迫感和掌控欲有多麼的強。就連李行亮五年來想吃一碗蔥油麵,麥琳都不給他做。
安安對李行亮:你要允許自己做個人。
李行亮這些年一直都把自己當成了機器人,只要不在他的大腦程式裡面輸入的指令,他一直都看不清。一旦超出了指令範圍,他就是開始出現亂碼。
果然還是需要這樣有文化的好朋友。
安安的一番輸出之後,李行亮和麥琳終於都各自看到了自己的問題。
李行亮一直都在反思自己的問題,甚至在睡前首度向妻子麥琳袒露了結婚十幾年來沒有說出口的原生家庭的陰影。
麥琳也安慰了李行亮。
李行亮和麥琳之間的確都各自有問題,但其實更需要去反思的應該是麥琳。
不知道麥琳是否體悟到了好朋友安安的話?
只能說,不好的原生家庭真的需要一輩子去治癒,但不能全部都甩鍋給原生家庭。
成年人需要為自己的缺陷的人生負責。
重塑自我很難,卻也是終身需要去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