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運的殘酷轉折與新生希望
李建群出生在 50 年代的武漢,那是個充滿希望與變革的時期。她的家庭如同溫暖港灣,早早察覺她對藝術的痴迷熱愛,於是她踏上舞蹈學習之路。這小姑娘天賦高又特努力,13 歲就像顆亮眼新星,順利考進武漢歌舞劇院。當其他小夥伴還在為學校功課發愁時,她已在練功房揮汗如雨。每天清晨五點,鬧鐘一響,她就麻利起身壓腿,一直練到晚上十一點,對著鏡子苦練基本功。舞鞋被汗水浸透,身上傷痛遍佈,可她滿心滿眼都是舞臺上的璀璨燈光,一心盼著成為舞臺主角。
然而,命運這搗蛋鬼,總在人毫無防備時猛擊一掌。即將成為劇院臺柱子之際,一次意外跌倒,徹底改變人生軌跡。膝蓋半月板嚴重受損,醫生嚴肅的表情和確定的診斷,好似一把冰冷利刃,斬斷她的舞蹈夢想。這對她而言,仿若天塌下來,就像辛苦耕種許久、眼看要豐收的莊稼,被突如其來的洪水瞬間沖毀。
但李建群絕非輕易被命運打倒之人。她咬咬牙,把淚憋回肚裡,決然轉身走向美術道路。憑藉對藝術的執著勁頭和自身天賦,一路拼搏,成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與後來大紅大紫的胡歌、董卿、佟大為成為校友。更幸運的是,得到油畫大師陳逸飛親自教導。在陳逸飛精心培育下,她的繪畫天賦似被施魔法般完全釋放。25 歲時,參與大會堂甘肅廳極具分量的油畫《沃土》《寶藏》創作。次年,又榮獲青年油畫創作優秀獎。這好比原本被困籠中的小鳥,終於尋得廣闊天空,開始自由翱翔。
二、愛情在婚姻廢墟上悄悄萌芽
時間來到 1986 年,李建群正在蘭州軍區服役。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如同天上掉餡餅,她獲邀出演電視劇《警惕,年輕的朋友》裡的吳芬芬角色。這一演,不得了,如同黑暗中摸索之人乍見曙光,結識了改變她一生的男人——導演陳家林。此時,彷彿有雙無形大手,緩緩轉動命運齒輪,將兩人人生軌跡漸漸靠攏。
一年後,在陳家林執導的《聊齋》裡,李建群雖飾演戲份不多的溫氏,但其獨特古典氣質,宛如夜空中最亮星辰,瞬間吸引住導演目光。可那時,他倆都已有家庭,婚姻生活卻如亂麻般理不清。陳家林前妻是農村姑娘,心地善良、勤勞賢惠,只因教育背景差異,兩人在生活裡仿若來自不同世界,矛盾頻出,最終無奈分開。李建群前夫也是畫家,當初因共同藝術追求與理想衝動結婚,日子久了卻發現價值觀相差甚遠,如同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只能各奔東西。
到了 1992 年,這成了李建群藝術生涯的重大轉折點。在陳家林導演的《唐明皇》中,她把武惠妃角色演繹得極為出色,彷彿從那個朝代穿越而來。她還兼任整部劇的服裝設計,精美的服飾一亮相,觀眾皆被吸引。該劇相當厲害,一舉斬獲金鷹獎和飛天獎,35 歲的李建群瞬間火遍大江南北。拍戲過程中,因工作頻繁接觸,兩顆原本孤獨且受傷的心,像兩塊冰冷石頭,在相處中漸漸被彼此溫暖,愛情小火苗在藝術合作裡悄然滋生。
三、挑戰世俗的 27 年相伴之旅
陳家林見與自己愈發默契的李建群,心中愛意漸濃,鼓起勇氣求婚。本以為李建群會欣然應允,畢竟工作與生活中如此合拍。不料,李建群搖頭拒絕。為何?原來李建群第一段婚姻給她留下深深傷痕,使她對婚姻心生恐懼與不信任。好在陳家林通情達理,雖有些失落,仍尊重李建群決定。
於是,兩人仿若勇敢開拓者,開啟無婚姻名分卻有真實相伴的生活。此後日子,他們似超級默契搭檔,合作諸多經典作品,如《康熙王朝》《武則天》等。片場裡,常湊一起討論劇情如何更吸引人、場景怎樣佈置更有韻味。生活中,彼此照顧,你為我做可口飯菜,我給你泡香濃熱茶。這 27 年感情,似珍藏多年美酒,愈品愈覺滋味醇厚,雖無婚姻包裝,感情濃度與純度絲毫不低。
四、遺憾與思念譜寫的離別悲歌
2011 年,李建群完成人生最後一部作品《洪流》。誰能料想,命運風暴再次來襲。次年,她被可怕癌症纏上。此時,陳家林毫不猶豫放下手頭所有工作,像守護天使般全心陪伴照料。陪她去醫院做各種痛苦治療,她難受吃不下時,絞盡腦汁做營養美食;她因病痛情緒低落,耐心安慰,講述拍戲趣事。
但病魔未因陳家林悉心照料而放過李建群。2019 年,病情愈發嚴重。生命最後時刻,她滿心遺憾,望著陳家林,含淚訴說後悔未為他育有子女。可一切為時已晚。2020 年,63 歲的李建群無奈離世。陳家林在李建群走後兩年,也隨之而去。或許因世間沒了愛人陪伴太過孤寂,如迷失方向的大雁;或許對愛人思念過深,深到無法獨自面對每日生活。這對“影視界神仙眷侶”,終在天國相聚。
李建群與陳家林的故事好似一部漫長電視劇,情節起伏不定,令人既感動又感慨萬千。他們的愛情讓我們知曉,愛情並非定要有婚姻證書才長久。在這許多人認定結婚是愛情歸宿的時代,他們用 27 年相伴表明,只要兩人真心相愛、相互理解支援,無婚姻形式亦能幸福。李建群一生似精彩冒險歷程,從舞蹈到繪畫,再到演藝與服裝設計,不斷挑戰自我,於不同領域探尋自身價值。她的經歷如明亮燈火,照亮我們追求夢想之路。當遭遇困境,我們能否如她般不放棄,勇敢嘗試新可能?在愛情裡,我們是否常被外在形式束縛,而忽視內心真實感受?他們的故事雖已落幕,卻留下諸多值得思索之處,讓我們在自己的愛情與夢想之途,能走得更篤定,更明晰內心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