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初戀蔣仁為了等她一生孤獨,在她和平鑫濤結婚這一年離世
一起探討孩子的那些事
在戰亂中蔣仁的妻子已經去世,一個人來到臺灣教書。
他學識淵博,滿腹詩書,為人謙卑,溫文爾雅學生們都喜歡他。常常是下課了還圍著他轉,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蔣仁老師都一一回答,慢慢地他發覺有一個女孩特別崇拜他,而他也很欣賞這個學生的才華。在班裡她的文章總是第一,沒有人比她寫得更好。
他教國文喜歡文學,他們常常有談不完的話題。漸漸地他發覺她們之間已經不是師生之情了,她看他的眼神也有了躲閃,他知道他們彼此相愛了。
這個女生就是陳喆(瓊瑤本名)。後來在一次討論人生時,他們敞開心扉相愛了。
蔣仁愛她純屬是精神上的,他如此孤獨他也努力地剋制自己,他也希望她能考上大學。
某天喝得醉醺醺,他一把抓著瓊瑤的胳膊用力搖撼:“請你為了我,考上大學!大學!
瓊瑤還是落榜了,她自知羞愧服毒自殺,幸好被母親發現救了回來。同時母親也發現她的遺書,知道她的師生戀。
她的母親非常憤怒,這個比自己女兒大整整25歲的男人。
瓊瑤母親袁行恕生在北京的名門世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對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袁行恕在求學期間,她愛上了自己的國文老師陳致平。儘管這段師生戀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阻力,但袁行恕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愛情。
瓊瑤和母親
後來他們相繼生下幾個孩子,1944年,戰火燒到了湖南,瓊瑤的老家被連夜燒燬,父母帶著一易友逃難。
路途中,母親差點被日本兵拖走,父親被槍抵著腦袋,萬幸中才得以逃生。
兩個弟弟在混亂中走丟,父母心如死灰,拉著手一起往河中央走,瓊瑤一步步跟在身後,“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這哭聲救了父母,也救了自己,他們溼漉漉地走上岸,繼續顛沛流離。
新中國成立後,一易友逃到臺灣,他們都在學校裡當了老師。
袁行恕是個要強的人,她希望她的孩子們都非常優秀,她不想瓊瑤重走自己的老路,當初她受到的白眼和唾棄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她也不希望這段感情影響孩子未來。
她把對女兒的所有失望,都轉成了對老師的狂怒,她的控訴在教育界人盡皆知,身敗名裂的老師只能遠離臺北,獨自前往臺南鄉下隱居。
離別時,蔣仁對她說:“一年以後,到你過二十歲生日那天,我會整天守在嘉義火車站,等你!”
這之後的每一天,她度日如年,無數次想過離家出走,不顧一切。
然而,因為母親的阻止,瓊瑤終究沒有赴約。
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和父親學生慶筠結婚,五年後離婚又愛上了有婦之夫平鑫濤。
而蔣仁被解聘後,去了高雄偏遠的農村學校,工資微薄,過的窮困潦倒,沒有再婚,他因為這段師生戀賠盡了餘生。
多年後,老師生病了,同學們相約去看他,瓊瑤也同意去。但是,臨行前,瓊瑤卻變了卦 讓同學們捎去一封信,帶去一些錢。
瓊瑤和林青霞
信中寫到:您永遠是我最敬愛的好老師,聽說您生病了,我很掛念,這些日子我有別的事情羈絆,不能來看你,非常抱歉,附上貳千元,請老師自己買些營養品養好身體,以後我還會按月寄錢給老師,這只是我的一點心意,請老師不要拒絕。
蔣仁看了這封信,又勾起了痛苦的往事。好在,這次瓊瑤挺守信,陸續寄錢給老師。
蔣仁花錢做了一件壽衣,說:“這不僅是一件壽衣,而是編織了兩人的真誠與純情的一件衣服。我要穿在身上,到任何一個地方。”
1979年,瓊瑤和平鑫濤結婚這一年,蔣仁去世了,身上穿著這件壽衣,把感情帶去了天國。
瓊瑤的感情比她寫的小說還豐富,痴情的初戀為她孤獨一生,平鑫濤也為了她與妻子離婚。或許瓊瑤自身有她獨特的魅力吧,正如她的作品依然會讓一些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