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奮鬥在非典一線,到主持《東方時空》和《看見》,柴靜憑藉努力與汗水終於當上了領導眼裡的“小紅人”、觀眾心中的“公知女神”。
不過她似乎並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輝煌,在後來竟然潤到了國外,還開始刻意抹黑中國。
作為一箇中國人以及公眾人物,她這樣的行為屬實寒了大家的心。
那麼,柴靜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如今的她生活的又怎麼樣了呢?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成名之路
其實柴靜能夠紅火起來,在一定程度上還得歸功於她那醫生父親和老師母親。
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的父母,柴靜的經濟基礎也就不差,再加上他們也能給柴靜薰陶一下文化,柴靜也算是順利的走到了正道之上。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幼柴靜便在書籍的海洋裡暢遊,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也開始嘗試著拿起筆,書寫自己心中的世界。
不過畢竟那時自己年齡尚小,沒什麼人願意看自己的文章,不過到了中學時期,這個懷揣文學夢想的少女便大膽地向出版社投稿,渴望自己的文字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柴靜就遇到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那次她正常去出版社投稿,而巧合的是,出版社接到了有個播音的人物,但是廣播員臨時有事一時半會回不來。
事態緊急,工作人員看到柴靜後就想死馬當活馬醫,讓柴靜試一下,萬一混過去了呢?
然而誰能想到,這個此前從未有過播音經驗的女孩,站在話筒前,讀稿竟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
那清脆悅耳的聲音,那鎮定自若的神態,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驚歎。
從此,柴靜心中便種下了一顆主持的種子,她開始主動學習關於主持的一切知識和技巧。
雖然當時她的父母似乎是不想讓寶貝女兒找這門營生,但畢竟年少輕狂,加上柴靜的實力確實不錯,她們也就算是認可了女兒。
既然沒了阻礙,柴靜訓練的也就更加賣力,實力也就隨著時間水漲船高。
沒過多長時間,她就成功地敲開了湖南衛視的大門,成為了一名主持人。
初入湖南衛視這個大舞臺,柴靜深知機會來之不易,便倍加珍惜每一次主持的機會,精心準備每一個環節。
還別說,柴靜還是有兩把刷子,迅速就在湖南衛視站穩了腳跟,連主持界都多多少少了解她的事蹟。
然而,柴靜並未滿足於此,她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的舞臺——央視。
為了能夠進入央視,她可是煞費苦心,一有時間就拿來學習,刻苦地鑽研專業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功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盡情地吸收著廣播和主持領域的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
甚至還能在事業上再度拔高,榮獲了湖南衛視的年度優秀員工獎。
柴靜自然開心,但她並沒有忘記前往央視學習的願望。
所以當央視到學校招生時,柴靜奮起直追,而之後憑藉努力與汗水,她成功脫穎而出,順利進入央視工作。
前面咱也說過,柴靜在湖南衛視工作過,而且還得過獎項,所以在央視工作的時候,柴靜是迅速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主持事業也蒸蒸日上。
而與此同時,愛情也悄然降臨。她與蘇群在央視相遇,或許是彼此的才情相互吸引,兩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然而,這段感情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因為蘇群早已成家。
所以當這段不道德的戀情被揭露後,蘇群的家庭破裂,而柴靜與蘇群的感情也未能長久,最終以分手收場。
但柴靜的感情之路並未就此停歇,不久後,她又與馮唐陷入了熱戀。
可悲的是,柴靜又是一個局外人,馮唐依舊又家室...
這一系列的感情風波,讓柴靜從一個備受矚目的主持新星,逐漸淪為眾人議論的焦點,曾經光鮮亮麗的形象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轉變
其實在2002年的時候,柴靜還是一位十分盡職盡責的好員工,因為那時非典疫情肆虐,而柴靜卻奮不顧身的就主動請纓。
要知道,當時的非典也算是比較嚴重的一次疫情,稍有不慎可能也會感染。
但柴靜這樣義無反顧,很多人都覺得她一定是一個特別負責的好記者。
而事實也確實像人們所預料的那樣發展,柴靜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一步步在業內穩步攀升,粉絲也越來越多,彼時的她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公知”。
可柴靜在經歷了感情的波折後,事業似乎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因為柴靜懷孕了,而在2014年,就向央視提出離職,並且來到了美國待產,人們之後便沒怎麼見到她的身影。
其實也就過了一年,柴靜就帶著一部名為《穹頂之下》的紀錄片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並且很快便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原因無他,柴靜在片中以一種極為誇張的手法描繪了當時中國的環境狀況,彷彿中國已經被霧霾徹底籠罩,成為了一個被垃圾和汙染所吞噬的國度。
可她所講述的故事,真的都是真實可信的嗎?
誠然並非如此,她將中國的空氣汙染問題歸咎於中國石油鋼鐵等行業,卻刻意忽略了國家在治理空氣汙染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也根本就不在乎中國真正的環境究竟如何。
要知道,中國那段時間雖然霧霾情況確實存在,但柴靜所說的未免也太過誇大。
而且中國在空氣汙染治理的成效上是顯著的,空氣汙染排名遠非她所描述的那般嚴重。
可柴靜還在節目中聲淚俱下地表示,自己的孩子一到中國就患上了腫瘤,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偏向把這個問題歸咎給了中國惡劣的環境。
可就算是汙染再嚴重,和腫瘤應該也沒什麼關係,充其量應該是和肺部的一些病症有關。
就這樣,她的種種言論和行為,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和口誅筆伐,曾經的“公知女神”形象瞬間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為了博眼球、賺取流量,甚至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的負面形象。
不過柴靜似乎全然不顧這些後果,一心沉浸在自己所營造的輿論漩渦之中,越陷越深,徹底淪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淪為“棄子”
柴靜本以為自己憑藉《穹頂之下》能夠在美國獲得一席之地,畢竟這部紀錄片在中國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也達到了美國某些勢力想要抹黑中國的目的。
然而,她卻高估了自己的價值,低估了美國的現實。
在美國,柴靜雖然因為在中國的知名度而被《時代週刊》評為“最有影響力的世界百位名人之一”,但實際上,她在這裡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外來者。
所以她在美國的媒體行業四處碰壁,無論在哪家媒體工作,都無法長久地立足,總是在幹了不長一段時間後就被迫離職。
失去了穩定的工作,柴靜的經濟來源也隨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她陷入了經濟困境之中,生活變得舉步維艱。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6年美國又推行了一系列針對外來移民的政策,而柴靜作為一名華裔,自然也無法倖免。
她原本以為美國是自己的避風港,卻不想如今成為了自己的“牢籠”。
曾經那個在主持界風光無限的柴靜,那個被視為“公知女神”的柴靜,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而她的故事也成為了一個警示,提醒人們在面對名利和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要被一時的利益所矇蔽,否則最終只會自食惡果,淪為被人唾棄的物件。
無論是在個人的職業發展道路上,還是在國家大義面前,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不是像柴靜這樣,從一個勵志的榜樣墮落成一個充滿爭議的反面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個難以抹去的汙點。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柴靜海外生子就是賣國?專家:為何移民更值得思考
中華網-柴靜離職央視後自費百萬調查霧霾:女兒出生前患腫瘤
百度百科-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