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的兒子和兒媳遵從了瓊瑤的遺願,後事一切從簡,儘快火化,不設靈堂和公祭,最後花葬。
其實,失智前也曾給子女寫了信,表達了自己在病危時不願插管,不願用醫療器械維持沒有尊嚴地生命,他希望順其自然地離去,走得清清爽爽。
這封信瓊瑤是知道的,也是進行了參與的,平鑫濤說,瓊瑤幫他打字,平鑫濤之所以寫信給子女,就是希望子女們能夠遵從他的心願。
平鑫濤將信給了三個子女,因為他不信任三個子女,他希望有這封信做憑證,三個子女才能照做,當時,三個子女欣然答應。
平鑫濤也把這封信交給了最愛他,最瞭解他,最懂他的瓊瑤。
然而,平鑫濤的子女卻沒遵從,原因竟然是因瓊瑤擅自改了兩個字。
當時,平鑫濤寫的信中原本是說,在他“昏迷不醒”時,瓊瑤覺得“昏迷不醒”太含糊了,於是改成了“病危”二字,卻沒想到正是這兩個修改的字導致平鑫濤的三個子女與瓊瑤決裂。
當時,平鑫濤重度失智,又加上大面積的腦中風,已經是不可逆之症,醫生都說沒有治療的意義。
醫生給了兩個意見,要麼遵從平鑫濤的心願,不插鼻胃管,大概兩三個月人就沒了;要麼插鼻胃管,所有的藥物與食物都從鼻胃管進去,或可以維持幾年。
瓊瑤希望平鑫濤可以善終,走得體面,有尊嚴,但平鑫濤的三個子女卻堅持插鼻胃管,只因為父親信中寫的是“病危”時,那麼此刻的父親並沒有嚴重到病危。
因為此事,瓊瑤與平鑫濤的三個子女產生了分歧,瓊瑤覺得應該遵從丈夫的心願,三個子女卻只要父親活著,哪怕是用儀器吊著一口氣。
其實,平鑫濤的三個子女之所以沒有遵從父親心中的心願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平鑫濤失智後一直是瓊瑤照顧,平鑫濤的三個子女只是去看望他。
平鑫濤寫給瓊瑤的信
照顧者和探視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照顧者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他所有的變化,他的失去,他的痛苦,曾經的家人,愛人他都不認識了。
而探視者沒有時時刻刻照顧,沒有這種切身體會。
2015年平鑫濤出現失智的症狀,他會將身邊的親人,愛人統通忘記,一旦忘記了就不會再想起。
瓊瑤給家人做了交代,無論他做錯什麼,說錯什麼,你們都不要去更正,也不能嘲笑,我們要做的是讓他開心,有尊嚴。
平鑫濤寫給瓊瑤的信
瓊瑤的兒子扮老虎,扮猩猩,扮海象逗他開心,瓊瑤陪他小孩子玩的遊戲哄著他,讓他在兒童畫板上作畫,大家開始搶著買畫,一大家子努力表演,變著法地逗他開心。
而平鑫濤的三個子女在得知父親失智後卻一臉的不相信,因為平鑫濤的症狀時好時壞,三個子女也只是抽空來家裡看望,三個子女覺得父親可以吃,可以睡,就沒啥大問題。
自從平鑫濤失智後,瓊瑤每天都會問他三個問題。
你好不好?你有沒有不舒服?你愛不愛我?
第一個問題讓平鑫濤對他好不好有個認知,第二個讓平鑫濤對身體上的不適有認知,第三個問題讓平鑫濤對感情有個認知。
或許是每天的重複提問,平鑫濤的回答看似完美,卻只是機械般地重複前一天的話。
直到有一次,瓊瑤問平鑫濤:“有一個人,名字叫瓊瑤,你知道她嗎?”
平鑫濤回答:“不知道。”
平鑫濤還是忘記了瓊瑤,這種痛苦很無力,你沒法去質問,沒法大哭,因為對方是個病人,他失智了,他沒辦法。
相伴了四五十年的夫妻,如今,平鑫濤忘記了瓊瑤,那些回憶,那些點滴,那些幸福只有瓊瑤記得。
平鑫濤的病症急劇而下,他在逐漸忘記所有人,瓊瑤也在一天天中失去他。
但,不得不說瓊瑤和兒子,兒媳對平鑫濤的照顧既周到又暖心,這不僅僅需要愛,還需要耐心,細心。
平鑫濤是瓊瑤的伯樂,而瓊瑤也成就了《皇冠》,可以說,沒有瓊瑤,就沒有《皇冠》,但沒有《皇冠》,瓊瑤還是瓊瑤。
瓊瑤一生都在追求愛,平鑫濤給了瓊瑤這份珍貴的愛和相伴,瓊瑤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讓平鑫濤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