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料,人心難測。誰能想到,那個曾經讓瓊瑤可以敞開心扉的繼女,最終會成為阻攔她探望丈夫的人?
那個曾被瓊瑤稱作“女兒”的人,竟會在父親生命的最後時刻,用冰冷的語氣說出“管子的決定權在我們兄妹手上”這樣的話。
01
回望過去的溫情歲月,平家小女兒平珩曾是瓊瑤最信任的繼女。
那時的瓊瑤,即便和發生口角,也會選擇飛去日本,到平珩家小住幾天。
而平鑫濤也知道妻子的心思,帶著鮮花追到東京羽田機場。
這樣的場景,曾讓多少人羨慕這個重組家庭的和睦。
平珩對瓊瑤的理解,源於她自身的經歷。在她出國留學前,平鑫濤曾向她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追求瓊瑤的故事。
而平珩因為有一個來自離異家庭的男友,對父親的選擇格外理解。
這份理解讓瓊瑤十分感動,以至於她不再以繼母的身份自居,而是真心實意地把平珩當作自己的女兒。
在那些歲月裡,瓊瑤的生活彷彿被愛意填滿。平鑫濤疼愛她,滿足瓊瑤所有的需求;她在房間寫作時,平鑫濤就在一旁陪伴。
那時的瓊瑤,大概以為這樣的幸福會一直延續下去。
02
然而,當平鑫濤逐漸失智,一切都開始改變。曾經的約定“以後我老了沒行動力,堅決不插管子”,成了壓在瓊瑤心頭的一塊巨石。
平鑫濤多次強調讓瓊瑤務必遵守這個約定,因為他對子女並不信任。可諷刺的是,最終瓊瑤還是沒能守住這個承諾。
變故發生在一個平常的晚上。當瓊瑤準備去醫院照顧平鑫濤時,平珩攔住了她。
那個曾經溫柔地喚她“瓊瑤阿姨”的小女孩,此時說話的語氣冰冷而強硬:“管子的去留決定權在我們兄妹手上。”
這句話,像一把鋒利的刀,刺穿了瓊瑤的心。
那一刻,瓊瑤終於明白,所謂的“母女”情分,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是多麼脆弱。
她不敢堅持維護平鑫濤的善終權,害怕自己的堅持會給繼子女留下終生的遺憾,更害怕外界流言蜚語。面對種種誤解,她只能選擇沉默。
隨後的日子,瓊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失眠和抑鬱如影隨形,每當別人酣然入睡時,她卻只能枯坐到天亮。
03
她在自傳中寫道:“一生受的苦加起來,也不及晚年的煎熬。”
她只能靠藥物維持生活,每天在心裡反覆誦讀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
更讓人心酸的是,在瓊瑤下葬那天,皇冠集團竟然發了一張團圓照。雖然距離冬至還有十天,但他們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態度。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將瓊瑤的全部作品從皇冠出版社下架。
這一切,都讓人不禁感慨:人性有時比最精彩的小說還要跌宕起伏。平珩從一個懂事貼心的繼女,變成了一個冷漠的仇人。
而瓊瑤,這位寫了一輩子愛情的作家,最終卻在自己的愛情故事中迷失了方向。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殘酷。我們以為牢不可破的情分,也許只是一場華麗的夢境。
當利益的風暴來臨時,那些曾經的溫情脈脈,都會被吹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