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莫,12月難道是懸疑迷的狂歡?
《獵罪圖鑑2》還沒過去多久呢,由張頌文和好久不見的白百合領銜主演的《密碼》開播了!
該劇講的是宋朝年間,東京城雀兒巷一角生活著趙不尤、溫悅等性格迥異的一家五口人。
一次意外,一家人被捲入轟動的梅船大案中,開啟了一邊破解各類懸案、一邊解決層出不窮的家庭問題的奇妙之旅。
而除了劇情之外,該劇最吸引的是他們製作非常用心!
製作組耗時247天,按照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的透視關係,基本一比一還原了——
宋朝生活場景121個,大小建築體152處,大小街道21條,總搭景面積八萬平方米。
今天咱們順著劇的熱度來講講《清明上河圖》和其作者。
別看現在《清明上河圖》被評為千古第一名畫,其實在北宋,只是“被雪藏的垃圾”而已?
以審美聞名的宋徽宗並不care張擇端?
請問在座的姐妹有哪位不知道張擇端的大名?
他畫出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國寶級文物。
2015年這張畫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時,大家平均排隊五小時以上,有的甚至要十幾個小時。
到了展出的最後幾天,故宮甚至都是凌晨四點半才關門。
而這就是《清明上河圖》的價值:只要這幅畫卷出現,就能吸引全國的歷史愛好者、文化研究者前來觀賞。
但你別看它現在牛,在北宋時期卻是小透明,張擇端本人也不是當時知名的大畫家,學界有些人甚至懷疑過張擇端是否存在。
史書上基本沒有張擇端的記載,只有在《清明上河圖》尾跋的地方有一些關於他的資料——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
而他的人生履歷加起來不過七八十字,可能還沒有你一條朋友圈長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愛文藝,他登基後建立了嚴格的書畫院制度,幾乎把全天下所有的藝術大家都招到了宮裡。
張擇端官至翰林,說明他是體制內的畫家。
那麼問題來了:在徽宗朝這麼一個注重藝術的朝代,作為宮廷畫家的張擇端為何基本在史書上查無此人?
答案大概是:小張實在是不討老闆喜歡。
清明上河圖是什麼畫?風俗畫!宋徽宗喜歡什麼?花鳥畫!
「花鳥畫」一詞其實就是徽宗開創的,開啟他的畫冊,你會發現他的畫都極具觀賞性。
比如著名的《瑞鶴圖》,仙鶴盤旋在屋頂和雲間,筆觸銳利,色彩鮮明
他喜歡細緻入微靈動傳神的自然生靈,追求「寫其真」的境界。
我們總說宋畫是中國繪畫之最,而宋人對意境的追求也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實這一切都跟徽宗的喜好分不開。
他在位期間,“畫”會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大多以詩詞為題。
徽宗時代的“藝考題”,考的從來不是寫實。
比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畫深山寺院的考生沒有一個過關,第一名則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中挑水。
再比如題目為“踏花歸去馬蹄香”,第一名沒有畫任何鮮花,而是馬在林間,周圍蝴蝶環繞。
這種對意境的追求使宋朝人在山水花鳥中極度內卷,於是當時的主流畫派分兩種:一是華麗的皇家風格,二是極致的意境美學。
《千里江山圖》的青山綠水
《山花舞蝶圖》的絢爛多彩
又或者是水墨畫裡的意境十足的小橋流水人家
再不然就是象徵高貴品格的梅蘭竹菊
而宋朝的文人群體基本都是士大夫階層。
他們的生活是點茶、撫琴、身著華服手持羽扇,遊走於名山大川吟詩作畫…
SO…你《清明上河圖》是什麼東西,也配跟我們文人雅士一個階層?
在中國古代,主流審美是掌握話語權的階層定的,《清明上河圖》不討喜的原因是在於它的畫風根本不迎合上層權貴的喜好。
這裡沒有高雅的山水花鳥,而是農村的破屋子
是討價還價的小商小販
是辛苦幹活兒的普羅大眾
張擇端筆下的小橋、船隻、農夫、田野,全部都以寫實的做派呈現出來,完全沒有考慮意境。
別人畫漁翁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雅趣,到了他這裡卻成了實打實的當苦工?
這種和閒情雅緻毫不相關的繪畫風格完全不被當時的文藝界接受。
張擇端不僅本人沒有在史書上留下什麼痕跡,就連這張《清明上河圖》都沒有被收錄到《宣和畫譜》。
要知道在徽宗朝,稍微重視一點的畫都會被收進去,但整整6000張畫的《宣和畫譜》中,沒有哪張屬於張擇端。
而張擇端本人雖然“官至翰林”,可在後來的官方畫家名單裡也沒有看到他的名字。
絕世天才,就這麼被時代埋沒了?
清明上河圖,除了牛X還是牛X
一個壞訊息:確實被埋沒了
張擇端的故事沒有反轉,好在《清明上河圖》在歷史上幾經輾轉後,還是呈現到了我們眼前。
《清明上河圖》全長528.7cm,寬24.8cm,採用長卷形式記錄下了當時北宋最真實的百姓生活。
它雖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但卻像膠捲一樣定格下了這個汴京繁榮的城市化。
大家如果仔細研究《清明上河圖》會發現,它就像一部長長的電影一樣,不光有場景,還有劇情。
整幅畫的開端是郊外的田野,一隊回家省親的人馬遠遠走來,其中有一匹馬受驚脫韁,兩個馬伕在後面追趕。
老翁招呼孩子回家,兩頭黃牛也聽到後面的聲音隨即轉頭去看。
店鋪外的驢被脫韁的馬給嚇到,發出嘶鳴,引得店裡的食客探出頭來檢視。
從遠郊,到市郊,再到熱鬧的河流兩岸,張擇端把那個當時世上最強大帝國的景象定格了下來,是近代研究大宋的重要史料。
孟元老在散文集《東京夢華錄》裡提到的場景,配合《清明上河圖》食用更加好懂。
比如宋朝的飲食文化,這裡有烤餅店,包子店,甚至到處有自己的“肥宅快樂水”(香引子奶茶店)。
宋朝還有自己的酒吧街,這裡有正店和腳店兩種模式,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直營店和加盟店。
酒吧外會懸掛“酒旗”,搭建綵樓歡門。
這裡有送餐的“外賣員”,有等待客戶的“共享驕車”,還有拉行李送貨的牛車。
那個時候也已經出現了“民宿”。
比如這家“久住王員外家”就類似一個私人老字號,透過窗戶可以看見裡面有京師遊學者,有點像北宋的“考研自習室”?
除了市井生活外,張擇端筆下的汴京真實到一點不給皇家留面子
市郊有一座望火樓,類似於今天的消防隊,但圖中望火樓下根本沒人,大家都摸魚去了♀️
市裡的驢車上還有一堆準備燒燬的書籍,因為北宋朝廷一直變法,派系鬥爭嚴重,新黨一旦得勢就要燒掉舊黨的書籍。
ps:徽宗期間,被燒的書就是蘇軾的
更絕的是,因為張擇端的繪畫技術太過於寫實,以至於北宋極其牛X的建築技術被保留了下來。
大家請看下面這座“虹橋”,橋身由巨木組合而成,完全沒有橋墩支撐
這種結構被建築師稱為“疊梁拱”,完全以虛木支撐,很是神奇。
但張擇端心細到橋底結構完全一比一還原,這才讓該技術得以保留
虹橋上也非常有意思,坐驕子的文官和騎馬的武官迎面相撞,兩隊人馬互不相讓。
橋上的小商更是直接把自己的攤位擺到了路上,明顯是佔道經營
橋上還有乞討的小乞丐
他也無差別還原了北宋的造船技術,走運河的船用平衡舵,大型漕運船是升降舵。
張擇端筆下的船,和工程效果圖基本沒什麼差別(誇張
要是把《清明上河圖》和明朝仇英畫的版本結合在一起看,會發現張擇端的版本面面是真實,處處是細節。
更離譜的是,在西方還沒有發明出透視法的時候,張擇端已經早他們400年在畫裡運用到了。
而想畫成張擇端這樣需要什麼?
需要日復一日地觀察,耐心地和船員、商販打交道,去細心詢問建築結構,船體構造。
雖然翰林的官職給了他自由觀察、繪畫的資本,但他在畫裡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成本,早已超過了他的所得。
這就是中國古代風俗畫的頂峰,沒有之一。
現在大家能get到《清明上河圖》為何是國寶級的作品了嗎?
它靈動傳神,技藝非凡,就像是照片一樣定格下了1000年前某個遙遠的下午。
或許張擇端畫下這幅畫時,也沒想到《清明上河圖》能成為中國畫裡的頂級爆款。
北宋不入流的宮廷畫家,記錄下了徽宗朝平凡的一天。
自古以來,庶民文化就不受封建統治者的重視。
但文人墨客的喜好重要嗎?
不。
因為真實的記錄就是最大的價值。
參考資料:
1.@小透明明TM-皇帝眼中的垃圾!為什麼千年後封神,成為中華第一名畫?
2.@古物晨列所-張擇端,最低調的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