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的這段話道出了真相!
趙本山說,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題是快樂,你那個作品教育不了人。本來我們每個人,一年365天都是在這個教育中度過的,完後你這一晚上還要教育他有用嗎?如果說小品真的能夠教育人,那還要監獄幹什麼!
這番話真是切中了要害!一年365天大家都是被教育過來的,領導教育,老師教育,父母教育,各種教育,完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年看個春晚高興一下,結果還要被教育,誰還願意看啊。
小品、相聲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為了娛樂而存在的,在娛樂基礎上再加上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東西,這樣起到的效果才會更好。
就比如趙本山《有病沒病》的小品,在娛樂搞笑中,對虛假醫藥廣告以及名人效應和炒作等社會問題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其實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比你直接上來就突出要教育人的效果會更好。
所以說,只有讓語言類的節目迴歸本質,才能開啟現在的局面。
以前的那些小品,比如《不差錢》、《賣乖》《昨天今天明天》、《我想有個家》、《吃麵條》、《打工奇遇》等等這些作品,到如今一想起來依舊能夠被人津津樂道。
但是自從這些老一輩笑星退出後,如今的作品還有多少能被觀眾們記住。咱就別說這些作品能博大家一笑了,多少人不是今天看完了節目明天就全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