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我看完了。
早上9點01分,巨幕影廳,146分鐘時長。
看完到現在,依舊心神盪漾,熱血沸騰。
電影裡的一幕幕,特別是,結局那場武穆遺書兵陣之戰,依然在心中迴盪。
這部武俠力作,終究是沒讓人失望。
1983年TVB版《》拍攝時,邀請了徐克作為顧問嘉賓,參與選角策劃。
《射鵰》的空前成功,也成為一代人武俠夢的開始。其後42年,國產武俠起起落落,不復昔日盛景。
但2023年春天,徐克官宣編劇兼導演《射鵰》。故事彷彿又回到起點。徐克主動選了一張最難的考卷,與他一起面對這場大考的,是肖戰、莊達菲,還有徐克的老夥計梁家輝、胡軍、吳興國。
如今,終於到了交卷時刻。首日開畫4個多小時,票房破2.18億。
已滿頭白髮,卻雄心不減的徐克,到底是否拍出了我們無數次夢到的江湖?
看完電影,再結合一波網友的第一波反饋評價。
可以說,徐克不僅仍是那個俠之大者,這一次,電影還多了一樣東西,叫家國天下。
1:觀感如何
看完《射鵰英雄傳》,你要問我最直接的觀感是啥,我會用2個字形容,俠氣!
這俠氣,不僅是襄陽之戰中的旌旗硝煙、鐵騎箭雨。
不僅是縱馬俠侶,《鐵血丹心》。
不僅是胡軍飾演的洪七公的古靈精怪。
不僅是梁家輝版西毒的邪魅狂傲。
甚至不僅是各路豪俠來相助的蓋世豪情。
而是影片骨子裡透出的一種感覺,一種味道,一種江湖氣。
低迷多年之後,國產武俠片,把俠氣找回來了,國人你敢信,朋友們。
以前,我總以為徐克導演擅長拍武俠片,在於一個破字,是因為他敢於突破武俠的套路,敢於在武俠型別裡開疆拓土。現在看來,並非這麼簡單。
現在看來,徐克最厲害的,是守。
就像郭靖,死守襄陽數十年。
徐克最厲害的,其實是骨子裡那股俠氣,以及把這俠氣拍進電影裡,這正是許多武俠導演不擅長的事。
說真的,在看《射鵰》之前,我真的是衝著肖戰去的。
看完之後,我是真被劇情給吸引,被俠情感動了。
在這裡,我還要鄭重的說一句:國產武俠片的大門又被徐克一記降龍十八掌,推開了。
2:關於改編
因為不能劇透,所以我結合官方劇情介紹,給大家稍微解讀一下。
這部《射鵰》核心衝突就是片名“俠之大者”。
故事集中在了《射鵰》後五章,也就是襄陽保衛戰。
郭靖(肖戰 飾)童年離別家鄉,一番奇遇,得傳天下絕世武功“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卻惹來各方嫉忌,成為眾矢之的。
他卻不卑不亢,與黃蓉(莊達菲 飾)聯合各大武林門派,面對蒙古大軍來勢洶洶,化解各門派的紛爭,集結中原武林力量,力守南宋邊關。
這裡的“俠之大者”,既出自郭靖內心的感悟,其實也是郭靖和大汗之間的對抗。
大漢有兩句話:郭靖,你是我養大的,竟然敢反抗我。
當郭靖領命出征,卻得知大汗錦囊中的秘密,是讓自己滅金後揮兵拿下滅宋,郭靖毅然拒絕,母親李萍更為不拖累郭靖而自盡以死明志。
自此,兩人徹底站在對立面,郭靖力守襄陽,丐幫等中原武林各路人馬紛紛來助,第一次襄陽之戰,就此打響。
故事並不複雜,但影片卻用了大幅篇章,給大家講清楚到底什麼是俠。
郭靖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天選之人,而是經過了一系列痛苦和犧牲之後,才看清了俠字的真意。
看完這段介紹,我知道大家想說啥?
你說的這段劇情,貌似還是射鵰的故事吧,徐老怪竟然不魔改了?
是的,主線故事,的確沒變。
但徐克還是又往原故事裡,加入了自己的對俠的詮釋。
老故事,有新味道。
比如丐幫和歐陽鋒,竟然承擔了全片的笑點。
比如最後郭靖勸退大汗沒有動一兵一卒,就很徐克。
還有就是,徐克其實融合了許多支線,如南帝、北丐等武林高手的故事線,都融入最後這場襄陽大戰中,這些線索時而平行發展,時而交匯碰撞,彷彿置身於一張緊密交織的大網,讓觀眾被各種情節所吸引,欲罷不能。
到最後,所有的鋪墊化作一記勢大力沉的亢龍有悔。
所以整部電影,越往後看,電影故事越完整,越往後看,越有味道。
電影144分鐘的長度,全程無尿點,尤其是看到最後的陣前蛤蟆功大戰降龍十八掌,看得我熱血沸騰一整個燃起來了。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無外如是!
3:關於肖戰的郭靖
跟大家一樣,在《射鵰》上映前,我對肖戰扮演郭靖,持懷疑態度。我不是質疑肖戰的演技和人氣,而是因為過去我們對青年郭靖的印象,就是有些呆呆傻傻的,所謂傻郭靖,讓肖戰來演,乍一聽,的確有些出戏。
但是,看完電影之後,肖戰用驚豔的表現,打了我的臉。也可以說,這次徐克要塑造的郭靖,就已經徹底不同了。
這時候肖戰的一身正氣,反倒讓人意外的,跟影片契合。
那就是這次徐克塑造的郭靖,質樸,帶著幾分憨厚,但絕對不傻。
從他的言語中還能感受角色的正直善良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所以片中郭靖說,“武功高強之人,未必就有一顆憐憫之心”,又說,“高手中的高手可以抵禦千軍萬馬”。
這正是片中郭靖的形象,心懷憐憫之心,又能萬軍中,駕馭和抵禦千軍萬馬,即使面對大汗這樣的草原英雄,也絲毫不懼。
電影看下來,似乎也只有肖戰,能夠演出這樣一個真正的大俠了。
4:關於黃蓉、華箏
相比郭靖,徐克對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出乎我的意料。
過去所有版本的射鵰,黃蓉都是絕對主角,而其他女性角色,最多算是她的陪襯,但這個版本,徐克卻把華箏和李萍,都拍出了俠情。
莊達菲的黃蓉依然是智慧瀟灑的,但卻少了一份原著裡的古靈精怪,多了一份女俠的責任。
華箏更是從老版的受氣包角色,變成了灑脫的俠女。
蔡少芬的李萍更以寥寥幾場戲,令女俠形象,躍然螢幕。
總的來說,看完電影,你才明白徐克的女性角色塑造,有多超前,過去我們說俠之大者,習慣性認為大俠都是男性,但徐克塑造這些角色就是想說:她們也是俠。
5:特效咋樣
《射鵰》的特效,跟我預期比起來,有差距,但比起其他同類題材,還是碾壓態勢。
尤其是最後那場襄陽之戰,無論是音響效果,還是大場面特效,都達到了國產電影的頂級水準。相比許多古裝片戰爭場面的華麗,徐克似乎更用心打造出一個真實可感的古戰場,讓觀眾可以代入其中,感覺彷彿置身於千軍萬馬中。
直到郭靖和大汗戰場喊話,大戰終於開啟。
武穆遺書的兵陣,終於展現於熒幕之上。
蕭蕭的邊城,賓士的戰馬,巨大的軍隊佇列,鋪天蓋地的箭雨,很符合歷史的l騎射陣法兩軍對壘,都讓人印象深刻。
不誇張的說,就算是拿來跟好萊塢大片相比,也絕對不遜色。
不過,如果你要問我影片中,特效表現最好的是哪一段。
我會投票給最後一戰郭靖西毒兩軍陣前終極大戰,降龍十八掌對壘蛤蟆功。
我深深懷疑徐克多年前就在思考,如何用特效呈現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這些武功招數。
相信我,當你看到歐陽鋒與郭靖的那場對決,看的蛤蟆功如何幻形,段王爺的一陽指又會如何化力,你就會發現,金庸小說裡許多需要讀者去腦補的部分,都明明白白拍出來了。
就彷彿少年時做的一個武俠夢,夢裡依稀可見,如今盡在眼前。
那觀感,你說有多燃。
6:關於徐克的俠
看電影的時候我其實在想:徐克和郭靖,其實都要在電影中回答一道題:俠是什麼?
俠之大者,大在哪裡?
影片中,大汗問道:郭靖,天下英雄,誰比得上我?
郭靖回答: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懷憐憫之心。
這回答,太徐克了。
許多人以為徐克的武俠,就是江海之上,一首《滄海一聲笑》。
其實1991年,徐克開拍黃飛鴻,就可見他心中的大俠,是什麼樣。
1993年,《黃飛鴻3:獅王爭霸》在上映,大結局時,黃飛鴻獅王爭霸奪得的金牌扔還李鴻章:
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
那一刻,徐克心中的俠,早已成型。
在金庸小說主角中,結局最悲壯的,正是郭靖夫婦。金庸並未直接描述郭靖之死,而是放到“倚天屠龍記”交代出來。
少年俠侶襄陽一戰便是數十載,直至年老力竭戰死沙場。
何其悲壯慨慷慨!
何為大俠?
心繫天下蒼生,為民解困。
徐克說,每個大時代的人內心裡面都有一個“俠者”。為了所熱愛的人與事物,去理解去包容,去犧牲去付出,便可稱之為“俠”。
我想,徐克是用這部電影,把心中的俠,拍出來了。
7:關於票房
當然,不止我一個人覺得好看,豆瓣網友給出的評價也是出奇一致。
另外,對於《射鵰》,除了電影質量之外,還有很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觀眾,很關注票房。
其實整個業界,也都在等著看,《射鵰》到底能拿下多少票房。
而徐克肖戰這一戰,其實也決定著未來十年,武俠片的市場命運。
電影上映前,許多票房預測機構的票房預測,都不到10億。
甚至很多人堅持認為,這就是一部粉絲電影。
但我認為,《射鵰》的最終票房肯定會突破10億,樂觀一點的話,達到15億也不是不可能。這也絕不是一部粉絲電影。
我始終相信,武俠電影是有粉絲的,只是大多已人到中年,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群起呼應的理由,就像片中的郭靖,號召天下英雄,共守襄陽一樣。
而《射鵰》,就是武俠電影的襄陽城。
所有人都知道,襄陽城最後是守不住的。
很多人都說,黃蓉知道,但她願意陪著郭靖一起去做這件守襄陽的傻事。
但很多人忘了問一句:郭靖自己知道不知道?
他當然知道。
所以他才要守,俠之大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因為“俠”,就是希望。
而國產武俠,現在需要的,也是一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