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乙巳蛇年大年初一,在這裡先給各位讀者拜個年,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援與關注,祝大家新春大吉,事業順遂,平安健康。
接下來言歸正傳,談談每年春節期間討論最多的央視春晚。
整體看下來基本能夠感受到春晚團隊想要做好一臺優秀晚會的決心與誠意,但畢竟受眾群體太廣,要同時照顧南北方觀眾、男女老少、全國各族民眾,乃至全球華人的觀看體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出發點是好的,但感覺導演組還是不太清楚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樣的節目。
整臺晚會出現的第一個收視高潮是《借傘》這個“小品”最後趙雅芝和葉童的出場。
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2016年的猴年春晚,全民請願讓六小齡童上春晚,不需要太華麗的出場,也不需要複雜的表演過程,就是想在猴年看到咱們自己的“吉祥物”,然而,觀眾並沒能如願。
這次17分鐘的小品《借傘》觀眾都覺得索然無味,結果趙雅芝和葉童一出場,就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再說語言類節目,被看作是春晚小品中堅力量的和沈騰,這次的表現也有些不太盡如人意。
小品也好,相聲也罷,都應該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一個完整的作品呈現,然而這兩個節目都出現了“戛然而止”的情況。
沈騰那個節目以後再展開細談,先說說岳雲鵬。
央視春晚播出後不久,同為相聲演員的就錄製了一條影片點評了師哥岳雲鵬今年的作品。
岳雲鵬和孫越表演的作品叫《我們一起說相聲》,他與觀眾簡單互動的那幾下,換其他人可能真來不了。
場子熱了,與觀眾的互動結束了,應該開始正經八百地說一回了吧,沒成想到這兒居然結束了?
我們普通觀眾可能不懂,還是看看李寅飛怎麼說。
李寅飛是北京大逗相聲社的班主,北京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曾兩次登上過央視春晚舞臺。
在2016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李寅飛與李丁合作表演了相聲《我知道》。
2021年,李寅飛與現在的搭檔葉蓬帶著相聲《叫賣》,再一次站在央視春晚舞臺上。
另外,李寅飛和岳雲鵬也有一些淵源。
2005年,19歲的李寅飛作為曲藝特長生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錄取,本、碩、博一路攻讀了下來,是業內有名的相聲博士。
進入清華大學的第二年,李寅飛曾進入岳雲鵬現在的單位德雲社學習相聲,得藝名“李鶴元”,後因為學習原因選擇了離開。
有過兩次春晚的李寅飛直言,他現在絕不會說哪個節目不好,哪個演員不好。
因為作品本身好不好,演員心裡其實是有數的,但是那個舞臺(春晚)有太多幕後故事、困難,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拿師哥岳雲鵬的作品來說,“建議岳雲鵬別上春晚”還上了熱搜。
其實岳雲鵬在臺上如何互動,下臺問哪位觀眾,問什麼問題,回答的人說什麼,岳雲鵬再怎麼接,這一定是提前安排、反覆推敲過的。
所以,這一段其實是節目組有意呈現的,上熱搜也是可以預見的。
那些說被提問的觀眾不是“託”的網友,可以改變一下看法了,這麼大的晚會,而且還是現場直播,是不允許出現紕漏的。
這其實就是岳雲鵬的一個自嘲,用一個“梗”來給大家帶來歡樂。
還有一些人順著這個梗,真的希望岳雲鵬不要再上春晚。
針對這一點,李寅飛也有話說。
岳雲鵬能在那個時間點把春晚的場子熱起來,觀眾還那麼願意買賬、互動,這個能力是很多別的相聲演員不具備的。
李寅飛也坦言,同樣的作品、同樣的詞如果給到自己,絕對演不出這樣的效果。
另外,春晚作品的好壞與演員本身關係不大,這隻代表春晚稽核人員的審美,如果演得不好、作品不行,大可以斃掉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