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巴鼓、卓舞、彩袖……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播出。在西藏拉薩分會場《格桑花開》節目中,上千名演員身著鮮豔藏服,齊聚布達拉宮廣場,用豪邁的民族舞蹈和嘹亮的歌聲,將西藏的藝術、風土人情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呈現給觀眾。
節目規模宏大,參演人員眾多,短短8分鐘的節目,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凝聚了無數的心血。而在這忙碌的導演組中,有一個來自蘇州的身影,他就是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的音樂老師鄧敏。
每天要爬將近800層樓
這已經是鄧敏第二次參與春晚節目。2008年,還在上大學的鄧敏就以舞蹈演員的身份,參演了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民族大聯歡》節目。
2024年12月中旬,鄧敏接到春晚節目組的電話邀請,詢問他是否願意接受拉薩的排練環境。鄧敏當下便立馬決定參加,並於今年1月2日,懷揣著藝術夢想與教育情懷來到拉薩。
以編導的身份再次參與到春晚中,對鄧敏來說意義截然不同。
“從演員到編導,由臺前到幕後,我對舞蹈藝術有了更深的體會,責任也更大了。”鄧敏說。此次作為拉薩分會場編導之一,鄧敏的主要負責的是分會場主舞臺節目編導以及布達拉宮廣場上近300名演員的現場排程工作。
布達拉宮海拔3650米,有一千多級的“之”字形臺階,溫度比拉薩分會場其他場地還要再低6到8攝氏度。排練期間,鄧敏作為該場地的編導負責人,每天需要上下臺階5到6次,這相當於每天要爬將近800層樓。
“走四五十個臺階就需要吸一次氧氣休息一下,如果有其他導演因為高原反應住院的話,我們還要頂他的班。”鄧敏回憶,彩排時有一位來自央視的編導發燒住院了,他在結束布達拉宮山上的工作之後,還要回到主會場拿話筒去指揮。“這就考驗著我們的團隊協同程度,大家需要非常瞭解團隊其他成員的工作內容,才能在關鍵時刻無縫銜接,確保彩排順利進行。”
以溫暖和關愛感染演員
導演組要面臨的壓力不僅如此,除了要克服高海拔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將近20攝氏度的早晚溫差,他們還要協調龐大的演出團隊,精準地把握每一個藝術細節。
與當地演員的溝通就是一大難題。令鄧敏印象深刻的是,開場舞中有一位來自日喀則牧區的演員,參加春晚是他第一次離開農村。語言不通以及對全新環境的陌生感,讓他難以進入表演狀態,甚至不太配合排練。
儘管如此,鄧敏仍憑藉對專業的尊重、對春晚的情懷,向演員們展現出熱情和關愛。
“只有真正走進演員們的心裡,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演出中。”鄧敏告訴記者,他在彩排間隙,時常拉著翻譯找演員們聊天,耐心地安慰他們,與他們分享食物,給他們帶水果,並用肢體語言去感染、引導演員。
透過這些細微的舉動,他逐漸和演員們建立起信任感,讓缺乏安全感的他們感受到漢族與少數民族也可以擁有融洽的關係,在寒冷的高原上感受溫暖,放下戒備心,專注地投入到表演中。
鄧敏說:“雖然排練時真的很苦,晚上凍得不行,白天太陽出來又紫外線超強,但這是對專業的敬仰,對春晚的情懷支撐著我。”
接受記者採訪時,鄧敏剛剛結束一場通宵彩排,但電話中的他,聲音仍然精神飽滿,一點疲憊的語氣也聽不出來。他還提到,當看到演員們那高原紅的臉龐上露出潔白的牙齒,向他微笑時,他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晚是我心中最高的舞臺”
當被問到為什麼在明知環境這麼惡劣的前提下,選擇前往拉薩分會場時,鄧敏堅定地說道:“春晚是我心中最高的舞臺,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都要堅持。”
能獲得此次春晚編導的機會,是對他過往成果的肯定,更是對他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的回報。
2018年,鄧敏參加了CCTV15《童聲唱》春節特別節目。開場舞需要來自福建、廣東、天津、山東、江蘇五個省份的學生,融合成一個團體進行表演。排練中,當其他導演都束手無策時,鄧敏作為一線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他利用半小時在場外迅速完成了節目融合。
2023年,鄧敏帶領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小海鷗舞蹈團14名學生,參加央視音樂頻道《童聲唱》欄目六一特別節目錄製。同年,他還帶領小海鷗舞蹈團走進草鞋山遺址公園,把學生從排練廳帶到田野,將“實景化”藝術教學搬進田埂。
作為蘇州市美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鄧敏深知美育教育的力量,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們跳舞,更是在他們心中種下自信與夢想的種子。正如他所說,帶孩子們去央視表演,去稻田裡跳舞,不是為了立竿見影的成績,而是讓他們在成長中擁有一段難忘的經歷,讓自信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談及此次春晚之旅,鄧敏感慨萬分:“這次我帶著蘇州美育的使命而來,背後是園區教育乃至蘇州千千萬萬美育人的力量。”
(蘇報融媒見習記者 顧趙忻 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編輯: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