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5部大片上映,看誰不看誰成了老百姓的難題。
小編今天看了《射鵰》和《封神2》,不吹不黑,站在一個普通觀眾的立場上,說說優劣。
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份觀後感僅代表我本人。
你槓就是你對。
無論是《射鵰》還是《封神》,都自帶擁壘。
一個是金庸用千萬字小說滋養的無數武俠迷,如今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被交到徐克手裡,更添了一份神秘。
一個是眾望所歸的東方玄幻,當年的暑期黑馬,質子團可以說是一飛沖天。
一年後,大家都等著,看烏爾善又會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射鵰英雄傳之俠之大者》另闢蹊徑,選取了原著中第34章至40章的內容。
郭靖得到“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後,惹來各方嫉妒,成為眾矢之的。而他始終懷著赤子之心,與黃蓉力挽狂瀾,保護南宋邊關。
原著篇幅不多,給了徐克很大的發揮空間,遺憾的是,他有點馬失前蹄,故事厚度不夠,節奏不強,看得人昏昏欲睡。
前面十八分鐘,交代了郭靖、黃蓉相識相愛的過程,男女主穿插旁白。
因為她,我從郭靖,變成了靖哥哥。因為他,我從黃蓉,變成了蓉兒。
聽到這兩句話,我心頭一緊,不會吧,這熟悉的瑪麗蘇味道?
果然,一個轉場,江南七怪在桃花島遇害,郭靖負氣離去,給黃蓉留下一句“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然後,就是金廷和蒙古打仗,戰亂四起,郭靖得知真相,開始到處找黃蓉。
機緣巧合之下,救下了中毒的拖雷一夥。
郭靖小時候被蒙古大汗養大,和拖雷更是稱兄道弟,這次索性跟著他們一起回到了蒙古王帳。
黃蓉就比較慘了,被西毒抓住,想要她手裡的九陰真經。
她好不容易使計逃了出來,又被歐陽鋒一夥人找到,生死攸關之際,是一個騎著烈馬的草原女子救了她。
你們猜的沒錯,救黃蓉的不是別人,就是華箏。
華箏也是真的好,給她療傷,幫她解毒,還給她準備生活用品,黃蓉一下子就從逃難的流民,變成了蒙古貴女。
就這樣,郭靖、黃蓉都來到了蒙古王帳,只不過劇情需要,兩個人並沒有相認。
華箏想要嫁給郭靖,被拒絕,大汗想要郭靖領兵,郭靖在大帳前秀了段武功。
至於華箏和黃蓉,又安排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戲份。
比如,華箏得知黃蓉是郭靖的心上人,想要比武殺人。
又比如,黃蓉從歐陽鋒手下救了華箏,並給了對方一部假的九陰真經。
總的來說,就是男主找女主,找了一個小時,女主找男主,又找了半個小時,後來,兩個人重逢又用了半個小時。
終於,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家最期待的正片——襄陽大戰終於來了。
蒙古大汗和金廷的戰鬥正處在水深火熱中 ,想要借道宋邊關,宋朝廷不許,老爺子就想著直接打過去。
郭靖回到蒙古王帳,在親眼目睹母親死亡後,來到邊關,和黃蓉一起守衛襄陽。
有意思的是,他們守衛的方式相當單一,完全靠嘴遁。
當然,主角光環在手,輕鬆勸退蒙古大軍,郭靖守城之戰,獲勝!
整個電影看下來,感覺《俠之大者》的“俠”不知道去了哪裡,反倒是變成了郭靖、黃蓉、華箏的愛情三角戀。
一會兒是我找你你找我的捉迷藏遊戲,一會兒愛你在心口難堪的虐情戲,一會兒又是小姐妹變情敵大打出手。
最無語的是大結局。郭靖嘴遁成功,小兩口駐守邊關幾十年,而邊關門口時常有一個騎著馬的蒙古女子,頭上盤旋著兩隻白鷹,這說的就是華箏。
原以為這版《射鵰》可以塑造不一樣的女二,沒想到成了徹頭徹尾的戀愛腦。
前半部分她一心想著嫁郭靖,甚至為了郭靖,和黃蓉大打出手,最後大結局,又變成了望夫石,眼巴巴在關外看著幸福的男女主。
說好的草原兒女,熱烈自由,到頭來卻困在小情小愛裡,真可惜。
劇情很拉胯,男女主感情戲太多,尤其是兩個人雨夜重逢,在大雨天旋轉擁抱轉圈圈,真的很無語。
至於演員,肖戰還不錯,我沒想到他這麼一個大帥哥,竟然能演出郭靜的憨直。
女主莊達菲慘絕人寰,扮相一般,重點是沒有靈氣,看著木木的,再加上蹩腳的原聲臺詞,不僅折磨觀眾的眼睛,還折磨耳朵。
蔡少芬的演技雖然在及格線以上,但她乾癟枯瘦,真的一點都不像在蒙古生活了十多年的樣子。
形象是真不搭,和男主站一起很難讓人相信是母子。
演技最好的是梁家輝,最辛苦的也是他。
他飾演的歐陽鋒,是電影裡最忙碌的工具人。
為了推動劇情,打。
為了讓女主女二和解,打。
甚至在蒙古大軍兵臨襄陽,他也要跑出來湊熱鬧,大鬧蒙古軍隊,最後再和男主郭靖打了一架。
整部電影裡,打戲最多的就是66歲的梁家輝了。
至於《封神2》,如果說《封神1》是驚喜,給大家帶來了荷爾蒙爆棚的質子團,以極致的東方玄幻革新了大眾的審美。
那麼第二部,確實不如第一部那麼驚豔,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對男主姬發的弱化。
第一部裡,他舉起殷郊的佩刀,割下紂王的頭顱,那象徵著少年終於覺醒,敢於向不公反抗。
可是到了第二部,紂王派兵討伐西岐,姬發不止一次投降。
舉起屠刀的少年,選擇了屈膝,是為什麼,為了他身後的百姓。
他可以戰,但西岐百姓,不應該被捲入戰火。
姬發的善良,正是他選擇投降的原因。
如果說第一部,姬發開始從少年成長為一個男人,那麼第二部,則是講他如何成為一個王。
而這條路上,西岐百姓,軍師姜子牙,甚至是敵人鄧嬋玉,都是他的導師。
當姬發選擇伏擊敵軍的時候,西岐百姓並沒有像他叮囑的那樣 ,撤到大山深處,而是選擇留在家鄉,設定軍防。
老百姓告訴姬發:西岐是你的家,也是我們的家啊。
大軍壓境,姬發自知寡不敵眾,不知道如何是好。
是姜子牙站出來,給了夜襲的策略。
你們看到的是敵人,可我看到的是大魚。
夜襲成功,但敵軍只折損了一個魔禮青,反而讓他們士氣大振。
兩軍對壘,鄧嬋玉陣前擊鼓。
有小勝,必有大敗。姬發小兒不懂打仗,我來教他。
最後,聞太師佈下十絕陣,神仙天兵也奈何不了。
好不容易找到陣眼,姬發手握尖刀,卻遲遲下不了手。
是鄧嬋玉,握著他的手,親手了斷了聞太師,也了斷了自己的性命。
這是她給姬發的最後一課。
凡是戰爭,必有犧牲,而將領該是身先士卒的那一個,不可退。
很多人把姬發和鄧嬋玉的感情理解為愛情,我倒覺得不止於此。
他們之間相互欣賞,彼此支撐,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的那一部分。
鄧嬋玉驍勇善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是姬發想要成為的將領。
鄧嬋玉為了不負家族之名而戰,身後卻空無一人。
最後,她為了西岐百姓戰死,是最好的結局。
《封神2》的劇情環環相扣,特效震撼人心,動作戲更是精彩紛呈,最難得的是刻畫了鄧嬋玉這個角色。
有一幕,是姬發夜襲,鄧嬋玉剛好在沐浴,鏡頭對準她的後背,沒有香肩半露的旖旎風情,是背上的傷疤,是她戰場拼殺的印記。
不得不說,烏爾善真的很會發現女性的美,《封神1》的妲己是絕對的妖冶魅惑,《封神2》的鄧嬋玉則是鏗鏘玫瑰,巾幗不讓鬚眉。
總的來說,《之俠之大者》更像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粉絲電影,打著家國大義的幌子,講的全是瑪麗蘇老故事。
肖戰的扮相尚可,莊達菲飾演的黃蓉毀了角色,最詭異的是144分鐘,三分之二的時間說蒙語,真是半點不為觀眾著想。
對比之下,《封神2》的劇情、特效、演技,都要好太多。
如果你只有一部電影的成本預算,想要在它們之間二選一的話,我推薦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