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相聲圈的地界兒上,楊議端著紫砂壺往太師椅上一靠,嘴裡能甩出八百個包袱,愣是把《楊光的快樂生活》演成了現實版《楊議的荒唐歲月》。這位爺們兒左手摟著髮妻孟真出席慈善晚會秀恩愛,右手牽著紅顏知己劉穎在別墅區遛彎,活脫脫演了出當代《雙旗鎮刀客》,只是這回兩把刀都插自個兒褲腰帶上。更絕的是把私生子楊珉接進家門當"童養婿"養著,生生把相聲世家的四合院改造成了"三堂會審"的戲臺子。
要說楊議這出"三人轉"的功夫,可比他爹老爺子的單口相聲精彩多了。某日劇組慶功宴上,正房孟真帶著親手包的韭菜盒子來探班,偏巧撞見劉穎正給楊議喂醒酒湯,這場面比《楊光的快樂生活》編劇寫的還抓馬。只見楊議酒勁兒上頭一拍大腿:"今兒咱就學那《大登殿》,代戰公主和王寶釧平起平坐!"愣是讓司機把兩房太太塞進同一輛埃爾法,後排座位中間那道改裝過的可升降隔斷玻璃,還是找德國定製的防彈級別。
相聲圈的老少爺們兒早憋著看樂子,師勝傑徒弟周煒在直播間敲邊鼓:"某些人臺上講倫理哏,臺下演倫理劇,這是要承包德雲社素材庫啊!"這話可比楊議自己寫的段子還響。要說楊議這"齊人之福"也不是白享的,去年中秋給兩房各送九十九朵玫瑰,結果花店夥計手滑把發票裝錯了盒,孟真拿著劉穎的消費單直衝曲藝家協會,差點沒把楊議的副主席辦公室拆成相聲茶館。
私生子楊珉的戶口本故事更是堪比《雷雨》續集。這孩子打小在雙語學校張口就是"father",回家見著孟真還得喊"大娘",活脫脫現代版《趙氏孤兒》。去年楊珉過十八歲生日,楊議大擺筵席廣發英雄帖,席間掏出和田玉印章當眾宣佈:"這是我老楊家的龍鱗!"氣得孟真當場把乾隆年間的青花瓷碗摔成八瓣,碎片上繪的纏枝蓮紋倒是應景——這日子確實快纏成死結了。
同行們扒起底來可比狗仔隊專業,有人翻出楊議十年前在政協會議上提的《傳統家風建設提案》,提案編號正好和他給劉穎買的別墅門牌號撞車。曲協換屆選舉現場,姜昆拿著《曲藝工作者自律公約》念稿子,眼神往楊議座席瞟了十七八回,臺下憋笑憋出內傷的場面,比任何相聲劇都有喜劇效果。連都在《老郭有新番》裡砸掛:"現在說相聲的要是沒點倫理哏實踐,都不好意思收徒弟。"
楊少華老爺子九十大壽那天,楊議本想搞個四世同堂大合影,結果劉穎抱著楊珉提前兩小時到場,孟真帶著孃家子侄後腳就來踢館。老爺子握著龍頭柺杖直哆嗦:"早年間天橋擺地攤,也沒見過這麼演《三孃教子》的!"最後全家福上只剩老爺子孤零零坐著,背後那幅《松鶴延年圖》裡的仙鶴,怎麼看都像要振翅逃離這出荒唐劇。
這事兒鬧到文化局領導耳朵裡,某次文藝座談會上,領導端著保溫杯敲打:"咱們文藝工作者要學侯寶林大師的藝德......"話沒說完就被楊議截胡:"侯大師那會兒可沒微信步數,要不師孃早查著他去小鳳仙家對詞兒的軌跡了!"滿場鬨笑中,誰也沒注意孟真把離婚協議塞進了楊議的公文包,首頁財產分割欄裡,連他藏在薊縣農家院的蟈蟈籠子都沒落下。
如今楊議照常穿著長衫登臺,只是《糾紛》段子越說越燙嘴。上週在謙祥益茶樓,他剛抖完"妻賢夫禍少"的包袱,臺下觀眾齊刷刷舉起手機——螢幕上是劉穎帶著楊珉逛SKP的直播畫面。散場時老觀眾直搖頭:"楊爺這是把生活過成了連續劇,還是天天更新不帶會員搶先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