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節檔都是如火如荼,多部國產片就像“神仙打架”般刺激著票房的持續上升。
今年春節檔同樣如此。
儘管春節檔才開始沒多久,實際上已經分出了勝敗。
其中,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將成為票房冠軍,也是春節檔最大贏家。
《哪吒》第一部上映後就引起了大家的觀看熱潮,創下了國產動畫片的多項歷史。
這背後,源於這部動畫片創作人員的辛苦,他們“十年磨一劍”打造出了一部精品。
此前的一些動畫片,都來自於小孩子喜歡看的電視動畫片,由此延伸而來。
比如“喜羊羊”系列,還如“”系列。
不過,隨著這些電視動畫片的式微,電影也開始走下坡路。
很明顯的如“喜羊羊”系列,早已被“熊出沒”系列給趕下“神壇”。
相比之下,《哪吒》系列動畫片問世,則讓人眼前一亮。
第一部問世後,大家都記住了那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桀驁小子哪吒。
第二部的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哪吒在中國神話人物中也和齊天大聖一樣屬於家喻戶曉的人物。
而電影《哪吒》的成功,不只是哪吒人物備受大家喜愛,還是主創人員掌握了這個神話人物的思想精髓,將其打造成了另一個“齊天大聖”。
哪吒和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樣,其身上都有著不服輸不低頭的精神,他們對抗權威和不向命運認輸,都深深打動了所有讀者。
只是實話實說,第二部質量和內容都不如第一部。
也沒有第一部深入人心,倒是申公豹一家人的故事更打動人。
至於哪吒本人,反而削弱了很多。
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申公豹一家人。
無論申公豹本人還是其弟弟都可圈可點,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意外“驚喜”。
反觀動畫片《哪吒》的成功,恰恰又有悲哀之處。
一方面說明很多動畫片急功近利,導致動畫片市場更多是粗製濫造的作品。
一方面真人電影不如動畫片,說明優秀電影還是太少。
春節檔電影依然是靠質量說話。
雖然這些年春節檔的一些電影票房雖然很高,但質量並不高。
之所以票房高,主要是其契合了市場的某種需求。
畢竟,春節適合全家歡,老少咸宜的電影更受歡迎。
一些喜劇片就能獲得高票房。
而這些喜劇片質量,並不令人恭維。
類似今年的某某“神探”系列,也是在那裡“炒剩飯”,並沒有用心做電影,目的還是“圈錢”。
哪怕這個系列已式微了,也使勁“薅羊毛”,必榨乾其油水。
總之,電影市場是“逐利”的。
特別是春節檔,更是如此。
一些導演在短時間內就能“炮製”出一部電影,藉助春節檔“圈錢”。
這種行為,實則嚴重傷害了電影市場。
動畫片《哪吒2》的成功,則是被同行“襯托”,使其熱度逐漸推高,以至於拔高到了某個不應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