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問:“你最煩惱的一件事是什麼?”朱時茂說:“回父母家最煩惱,因為認不清誰是誰。”自己家的親人都分不清?莫不是腦子有問題,還是故意說出來搞笑的?還真不是,說這話的正是朱時茂,而且人家還真沒說瞎話,一切都有理有據。作為當代年輕人,八零九零後乃至如今的零零後們,每家不是一個孩子就是倆孩子,最多也很少有家庭超過三個孩子。而造成如今的局面,一個是經濟問題,另一個是當年的政策影響。這現在的出生率放到朱時茂出生的那個年代,相比較起來,可謂真是天壤之別。眼見百姓日子是越過越好,孩子是越生越少。可在朱時茂出生的那個貧窮的年代,家家戶戶普遍一串孩子。在朱時茂的那個年代,百姓們溫飽不說成問題,也普遍處於物質匱乏期間。別看生活物質跟不上,生育率可甩現在十條街。朱時茂家十個孩子,在當時看來也不算多令人驚奇。大排行老六的朱時茂,年紀和自己的大姐就相差了許多,大姐的第一個孩子僅僅同他相差四歲。而排在朱時茂的下面的弟妹,甚至比自己的侄子或者外甥年紀還小。擱現在來看挺不可思議的吧,但放那會看,這可都是很普遍的現象。朱時茂這一代人兄弟姐們十人,他們各自成家立業後,生出的下一代人數更多。朱時茂曾坦言,自己每年回老家大團聚的時候,一大家子人湊到一起拍全家福,照片上足足有幾十號人。作為一個十幾歲就離開家,長年在外闖蕩的人來說,對下一代子侄們不熟悉,似乎也就說得過去了。主持人當時還笑著問朱時茂,說他的母親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麼?朱時茂也笑了,他說老太太認自己生的十個孩子完全沒問題,但是再往下一代,甚至是兩三代,也就分辨不清楚了。老太太倒是可以分出,孩子是自己哪個兒女的,但是具體名字也是記不住的。哪怕沒有親身體會過這種場景,光是聽朱時茂描述,就令人覺得有趣卻又溫馨。朱時茂出身一般,能夠混到如今的地位也屬偶然。當年文工團招兵,十幾歲的朱時茂很有遠見,他雖然不是能歌善舞,但是他特別善於模仿,隨後便靠著演技順利成功加入了文工團。都說選擇一定程度上大於努力,這句話在朱時茂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文工團的生活不僅奠定了他未來的事業,同時也讓他遇到了終生的伴侶。小他兩歲的範旭霞也在文工團,彼此是對方初戀的二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朱時茂的事業巔峰時期,他和搭檔,站在春晚的舞臺上為全國百姓獻上幽默的小品。也曾遭遇事業滑鐵盧,為了生活從未放棄,一次次勇於嘗試,還自己做導演拍過戲。他的兒子幼時身體較弱,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教育,他將妻兒送去國外,這一分別就是八年。那些一個人孤獨走過的歲月中,朱時茂始終默默努力拼搏著。如今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朱時茂,身邊子孫環繞膝下,家庭和美幸福。雖然他已經很少在大眾視野中亮相,但偶爾也會出現在熒幕之上,因為他在好好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畢竟朱時茂知道自己是個演員,也熱愛這份職業,若是有機會,並且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他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呈現出最完美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