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上映10天后,打破一系列紀錄,除了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也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登頂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
這裡“單一市場”指的其實就是單一國家票房,標誌著中國電影邁出一大步。沒想到上了熱搜之後,外媒“破防”了。著名扎斯林MTTSH嘲諷《哪吒2》是除了中國沒有人關注的10億美元級別的電影。
看到這樣的論調,國內的自媒體馬上群起反擊,並搬出當年《戰狼2》期間吳京接受採訪時的話反擊“所以呢,不是錢嗎?”
醜國人酸的很沒意思,但我們也沒必要搬出吳京的話來自嗨。
如果單從票房層面來說,《哪吒2》已經拿到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第一,確實厲害,也就是吳京的邏輯,賺誰的錢都是賺,弱水三千只飲一瓢,蘋果的主要市場不也是在中國嗎?
但是把電影當成作品、作為文化輸出的載體,《哪吒2》和其他國產電影一樣,不怪人家說,你確實都是賣給本土市場、國人自嗨啊!這和好萊塢電影、迪士尼是有差距的,人家確實能賣到全球,而且中國觀眾也很吃他們那一套。這是我們要繼續努力和探索的。
另外,人家好的就要學習,而不應該總是懷著敵意嘴硬。健康的商業邏輯,動畫電影的贏利點主要不應該在票房,看看迪士尼的衍生品市場、實景樂園、各種IP授權。迪士尼樂園開到全球,《哪吒2》本來在這部分是有機會的,結果光線自己沒當回事,沒自己開發,而是授權幾個合作伙伴,那些合作方也沒太當回事,現在供不應求,這部分太薄弱了。差距還是有的,繼續努力吧。
平心而論,光線影業是最應該探索衍生品市場和實景樂園的,國內的電影公司,目前除了追光影業和堅持開發《雄獅少年》系列的北京精彩外,有體量、成氣候的持續創作動畫電影的只有光線影業,而且光線傳媒又是上市公司,有資金、有資源、有能力做更多事情。
目前光線影業手上握著《哪吒》系列、《姜子牙》系列、《小倩》等IP,內容量足夠,利於開發衍生品和實景樂園,如果這部分能做起來將會產生更多利潤,也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並探索更多盈利點。
最後再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國產電影海外市場賣不動?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文化偏見,我們的價值觀、內容所傳遞出來的態度和敘事手法不被西方觀眾接受,而且一直以來,我們的作品品質確實和人家有差距。
但隨著我們市場強大、製作品質大幅提升,其實國產電影和好萊塢電影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哪吒2》的品質甚至要比迪士尼大多數作品製作更精良、品質更好。那另一個原因,就是市場邏輯不同,中國電影市場太吃虧了。
以好萊塢院線為例,他們的電影發行邏輯是先合作、後放映,也就是發行公司和合作的院線洽談合作,確定合作之後才發放複製,然後由影院放映,這就導致不被看好的電影,只能和有限的院線合作、在有限的影院取得放映,沒有合作的院線,不好意思,一場都沒有,因為都沒有複製。
但中國不一樣,向來都是複製會下發到所有影院,只要賣相不太差,多少都會放一兩場意思一下,看看效果,如果有人看、上座率不錯再加場,至於賣相好的電影,就會大排特排。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這就是為什麼再不好的電影都能有點票房的原因。
而國產電影出海,往往沒機會和主流發行公司合作,小的發行公司沒多少話語權,爭取不到太多影院排片,導致國產電影出海一直受阻。
但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在逐漸改善。國外片商也在密切關注國產電影的成績,否則不會有這次《哪吒2》大賣的“破防”,《熱辣滾燙》成功後,也被好萊塢買了版權打算翻拍。
最後說回到《哪吒2》,雖然全球單一市場拿到第一,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哪吒2》很難實現真正第一,也就是全球票房第一。
我們看boxoffice統計的全球票房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16年前上映的《》,票房接近30億美金,換算成人民幣是200多億。排在第十位的獅子王16.6億,換算成人民幣是116億多。《哪吒2》目前預測總票房108億,努力再努力,進入全球票房榜前10還有可能,但想要取代《阿凡達》的位置,拿到全球票房第一沒有一點希望。
到了這裡,應該能明白外媒為什麼嘲諷了。單一市場終究有限,100億在國內差不多就到頂了,畢竟《哪吒2》的票房均價都50元,已經相當高,想要有更大的突破,就要有更大的市場,這也是國產電影出海的必要性。